走進台東女中的國畫教室,美術班與選修「美感設計」跨校特色課程的學生們正忙著與PU方塊奮戰。在藝術家鄭元東講述公共藝術的內涵與案例後,學生們在美術老師的分組指導下,運用切、刻、挖、掘、刮、磨等雕塑技法,將腦海裡的設計透過PU方塊呈現出來。
為培養具藝術才能的學生開展自我,教育部國教署訂定「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藝術教育作業要點」,提供學生循序漸進的專業藝術學習,並引導具美感及創意等藝術表現,進而養成專業藝術教育所需的基礎人才。
台東女中美術班與虎尾科大駐校藝術家鄭元東合作辦理「切、挖、刻、掘的合奏:與公共藝術家有約」師生研習課程,讓教師透過與藝術家共同備課活化教學,進一步將公共藝術的概念融入課程設計當中;學生則在藝術家與老師的指導下,於精進雕刻技法的同時,也能以創造性思維連結環境、空間、美感與人文。
台東女中美術科老師康毓庭表示,這堂課的目標是完成一件能與校園景觀相互融合的雕刻作品,藉此體驗在公共空間中藝術存在的可能性。藉由跨領域課程規劃,引進大學端教育資源與藝術家創作歷程分享,能進一步潛移默化學生的美感素養。
康毓庭說,台東地區雖然交通不便,但獨特的自然景致與人文風光卻是陶冶藝術氣質的最佳場域,諸如南迴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縱谷藝術季等活動,吸引各地藝術家前來創造令人驚豔的公共藝術風景。
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所學更貼近生活,她積極邀請鄭元東入校,導入公共空間的創意性思考,希望能讓學生在學習技法之餘,同時也能體會環境、空間、美感、人文的交錯並列,讓個人存在更具美感,生活中得見藝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