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丁守中召集藍營學者寫就的「奔向戰場」新書今日舉行發表會,童子賢在致詞時表示,身為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丁守中、副董事長魏艾長達30年的朋友,也作為兩岸交流基金會的一員董事,新書的標題猛烈了點,但是這本書有深度,因為過往數年,藍營的論述從草莽偏激到淺薄依附,主導藍營的論述缺乏深度與主軸,本書討論戰爭的篇章不多,反而是十四位學者深入探討亞太局勢、中美關係、貿易摩擦、一帶一路、二岸經貿,對「可能引發戰爭」背景做深度探討,並說明如何防止擦槍走火,他認為這是「藍營學者難得的集體智慧,深度論述」。
他進一步說,本書有慈悲心,因為道德經說「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爭是軍事博弈,以武力為後盾以山川為賭場,容易導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兩岸局勢緊張,但是丁守中與學者嘗試找出化異求同的論點,避免台灣承受戰火,這是慈悲心,本書數位作者提醒國際局勢如汽油桶、火藥桶,台灣應該謹慎而非恣意行事,避免走火。書中也鼓吹不要過度參與中美博弈以避免兩岸不必要衝突。
童子賢表示,這本書的初衷是深入探討能夠避免台灣陷入迷霧、陷入衝動的要素,他認為這是對的。
面對俄烏局勢動盪,他表示歐洲經過多次戰爭,死傷都是上千萬,二戰之後歐洲記取教訓,籌劃成立歐元與歐盟,這是人類文明了不起的成就,德國、法國難道沒有仇恨嗎?當然有,他們互相打仗死傷無數,但二戰之後認清楚仇恨與戰爭不能解決問題,現在的歐洲經過幾十年的和平與馴化,反應比較慢,和平久了,軍隊期待自己只是維護秩序,但被其他國家一直刺激,難保不會軍國主義再起,尤其德國本來就有新納粹主義,只要被刺激久了,經濟、科技強國可能會不甘居於被動。
另外,童子賢也提到,兩岸政治與社會文化的「心靈契合」程度,很大程度影響了台灣民間的觀感,台灣數十年來孕育、珍惜的「自由、民主、人權、多元、包容,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都該被當成基本價值、主軸,沒有主軸,台灣就會像兩大強權之類被外力拉扯的陀螺,越轉越偏、失去自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