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雙方激烈軍事衝突,西方多國也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金融市場陷入混亂,盧布暴跌3成爆發民眾擠兌潮。有專家分析,西方種種制裁手段已讓俄羅斯被踢出國際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經濟賤民,正步入古巴和伊朗的後塵;經濟學人則認為,西方的制裁行動出現指標性改變,可能會讓大陸受到驚嚇,進而開始思考後續影響。
西方國家聯手制裁俄羅斯央行,並將部分銀行踢出SWIFT全球銀行支付系統,阻斷俄羅斯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繫,使其國際貿易面臨嚴重衝擊,俄羅斯雖透過禁止外資賣股等手段反擊,但美國也馬上宣布禁止美國人與俄羅斯央行交易等舉措回應。
《金融時報》報導,前美國財政部制裁事務主管Daniel Tannebaum表示,就實施制裁的重要性而言,俄羅斯正步入古巴和伊朗的後塵;此外一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認為,新措施相當於俄羅斯被踢出國際金融體系,成為全球經濟和金融賤民。
國際金融協會副首席經濟學家Elina Ribakova分析西方制裁措施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若俄羅斯無法出售大量外國資產以換取當地貨幣,那麼其央行維護盧布的能力就會受到阻礙,最終導致銀行出現擠兌潮,如同現在許多俄羅斯人已經湧向銀行提取現金。」
《經濟學人》也提到,俄羅斯央行持有的大部分證券、銀行存款和其他工具,可能存放在金融機構帳戶或可能執行西方制裁的區域,這代表俄羅斯的部分的國家資金會因此被凍結。
經濟學人認為,此次歐美無法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他們有能力讓俄羅斯金融市場陷入混亂,尤其是對央行下手的策略,這代表著制裁手段已出現指標性改變;種種制裁措施可能會讓大陸受到驚嚇,進而開始思考經濟制裁的影響力,尤其大陸擁有3.4兆外匯存底,且大部分存放在西方的金融工具或由西方企業持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