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以來,烏克蘭依舊以驚人的力量頑強抵抗著侵略。專家認為,烏克蘭與俄羅斯早晚會達成協議,但它必須由非常不同的行為者促成,北京適合擔任調解人的角色,能對普丁施加影響力。如果烏克蘭還能撐一周,普丁就有可能接受妥協方案。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弗里德里希.亞伯特基金會基輔辦公室負責人羅提希(Marcel Röthig)說:「每場戰爭都有結束的一天,並通常會在談判後達成協議。我深信,烏克蘭和俄羅斯早晚會達成協議,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也可能會達成協議。不幸的是,情況還遠未到這一步。」
報導說,烏克蘭和俄羅斯已在白俄羅斯舉行過2輪談判,雙方曾就設置撤離平民的「人道主義走廊」問題達成一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再度公開表示,願與俄總統普丁直接談判。然而迄今,普丁似乎只對同美國總統拜登直接談判有興趣。
至於誰能讓普丁坐到談判桌前來?羅提希認為,此類談判可由非常不同的行為者促成,例如以色列、土耳其、芬蘭、聯合國或歐盟特使,北京亦可扮演調解人角色,對普丁施加一定影響。他指出,「中國對不穩定的歐洲和不穩定的市場沒有興趣。中國是俄羅斯僅存的主要經濟夥伴,普丁迫切需要中國的支援。」
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高級研究員格雷塞爾(Gustav Gressel)表示,到目前為止,普丁似乎對最高級別的談判完全不感興趣。若俄軍仍難以占上風,則普丁受到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他強調,「如果烏軍還能堅持一星期左右,就將有機會看看普丁是否會同意眾多妥協方案中的一個。」
俄羅斯是否可能被迫完全撤出?報導表示,如果烏克蘭軍隊繼續對入侵方造成重大傷亡,普丁便可能會被迫這麼做。格雷塞爾以當年俄羅斯對丹麥的攻擊為例指出,「我們應記得,史達林不是一個重視人類命運的人,但40天後,他停止了對芬蘭的進攻。對大國蘇聯來說,當時損失太大,未能迅速征服芬蘭,讓它難堪。」制裁和俄羅斯經濟崩潰可構成迫使普丁重新考慮其目標的另一因素。如果他失去部分俄羅斯精英的支援,或俄羅斯國內有更多人加入反戰運動,也可能迫使他撤軍。
羅提希指出,若達成協議,烏克蘭未來可能會實行聯邦制,或是放棄部份領土,以被迫放棄加入北約的願景。
觀察家認為,目前看來,俄軍更有可能經由一場血腥戰爭征服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即便如此,最終仍會有和平的一天,只不過會是莫斯科條件下的和平。這樣的和平將非常脆弱,並可能導致一場長期遊擊戰──前蘇聯在阿富汗曾有此經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