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金門醫院在2019年7月成立癌症化療調劑室,去年全年執行數為110人次,相較於前年同期的83人次,執行率增幅達32.5%。縣長楊鎮浯表示,落實在地醫療可讓鄉親免於轉診舟車勞頓之苦,也可減少往來經濟負擔,未來將在相關領域持續努力改善。
根據衛福部2020年度統計資料,癌症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一名,其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12.7人,金門縣10大死因也以癌症為首,這也是鄉親轉診台灣的最大原因。縣府基於鄉親轉診後送就醫不易的考量,在醫療照護發展基金挹注下,協助共管的金門醫院於2019年7月16日正式設立癌症化療調劑室,2021年全年執行數為110人次,相較於2020年同期的83人次,增加達32.5%。
金門縣衛生局表示,在「在地醫療」的大目標下,縣府近年除持續推動「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計畫)、「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醫學中心或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與醫療照護發展基金挹注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等措施外,更積極推動西半島醫療專區、放射腫瘤中心及電子化制度性轉診平台,期望能提高縣內醫療量能,降低鄉親轉診,並減少轉診過程中可能遭遇的種種不便。
在攸關鄉親健康的癌症治療方面,縣衛生局結合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等3大領域,依據癌症醫療在地化的施政大方向,目前除致力外科手術量能提升與化學治療外,也持續向中央爭取金門地區建置放射治療設備。
楊鎮浯表示示,讓罹癌鄉親可以第一時間在縣內接受妥適治療,免於台金兩地往來舟車勞頓,同時也可減輕相關費用的支出,對患者和家屬都是非常重要,縣府特別感謝金門醫院的努力和協助,期待未來持續精進和更新設備、人力,讓在地醫療取得更大成果,也讓鄉親獲得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