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一個低地國家,常受洪水等自然災害威脅,因此荷蘭有很多運河、堤壩。發行債券的這家荷蘭公司叫作「列克戴克上水壩水務公司」,該公司主要負責維護位於烏特勒支水壩上方長達34千米的克萊河堤壩,這張債券面值1000荷蘭盾,作為回報,債券的持有者將每年獲得50荷蘭盾的利息。
債券內容被手寫在羊皮紙上。它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一種持續支付收益的永久債券。
可是永遠到底有多遠呢?商家承諾終生保修,當你需要維修時,他們早就不見蹤影了;健身會所宣稱成為高級會員就永久免費,當你興衝衝上門健身時,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而列克戴克上水壩水務公司的這張債券創造了奇蹟。
水務公司盡職盡責地支付利息並在文件背面做好記錄,直到債券背面被填滿。隨後,一份被稱為「塔隆」的紙質文件,經水務公司書記官的公證後被附加在債券的後面,以便繼續記錄利息的支付情況。
在其後的300多年中,世界局勢天翻地覆、硝煙四起,先後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中,荷蘭與英法共同對德宣戰,德國入侵荷蘭,僅僅數周荷蘭就宣布戰敗投降,好不容易戰爭結束,美蘇冷戰又讓世界處於原子彈的威脅之下。
然而,和古老而堅固的防洪堤一樣,不管這個世界怎麼變化,發行這張債券的公司都默默地堅守著它的信用。即便在「二戰」局勢最緊張的時候,水務公司也沒想過毀約,當時債券的持有人安妮‧弗蘭克和她的家人躲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黑屋中,債券利息仍被按時打到她的帳戶中。
列克戴克上水壩水務公司後來被並入烏特勒支水務委員會,它所有的責任和義務也被轉到委員會。每年50荷蘭盾的利息,如今被兌換成歐元,仍在按時支付。
2003年,這張古老的債券被拍賣,耶魯大學買下了它。但出資購買的耶魯大學貝尼克圖書館遇到一個小麻煩,因為圖書館只接受封存文檔,也就是不再具有實質用途的文檔,但這一債券仍然有效。最後專家想到一個辦法─債券本身被收藏,而記錄利息支付情況的「塔隆」被分離出來。
從1648年5月15日列克戴克上水壩水務公司發行債券起,到2022年已經過去374年,直到今天耶魯大學還會定期收到每年的利息。
金融史學家威廉‧戈茲曼詳細記錄了這個故事,這張債券也解釋了荷蘭為何會一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昵昵/摘自《深圳商報》,圖/辛剛)
本文作者:岑嵘
(本文摘自《讀者雜誌04月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