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分析德國成為俄羅斯普丁幫兇的原因,他直言,在歐洲結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之前,普丁不會被徹底阻止,且德國將成為西方應對莫斯科最脆弱的環節。
克魯曼寫道,普丁侵略烏克蘭的資金是透過向歐洲販賣化石燃料所取得,這意味著德國實際上已經成為普丁的主要推動者。在戰爭之前,儘管德國許多經濟學家不同意,德國的政界與商界領袖堅稱他們不能沒有俄羅斯的天然氣,克魯曼直言這非常虛偽,加上德國最近的歷史發展,這非常可恥。
幾十年來,德國一直被警告依賴俄羅斯能源的風險,但德國總理只專注在廉價能源所帶來的短期利益而無視這些警告。在烏克蘭戰爭前夕,德國有5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
切斷俄羅斯天然氣非常痛苦,但多項經濟報告分析,大幅減少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影響對德國來說並不是大家所想的嚴重。根據ECONtribute智庫的分析顯示,德國禁運俄羅斯天然氣最壞的情況是讓德國的GDP暫時減少2.1%。
現在德國工業界拒絕接受經濟學家的估計,他們堅持認為禁運俄羅斯天然氣真的會造成災難性後果。德國各地的工業領袖總是聲稱,任何對他們限制的建議都會是一場經濟災難。不幸的是,德國的政治領袖,包括現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內,都站在恐嚇者的那一邊。德國即使面對俄羅斯可怕的戰爭罪行,目前還是不願意做出適當的犧牲,這跟十幾年前歐洲債務危機期間德國要求其他國家做出非常大的犧牲形成強烈對比。
德國在歐債危機時,要求債務國家實施極端的緊縮政策,特別是削減政府支出,結果緊縮政策讓這些國家付出很大的代價-2009年到2013年期間,希臘經濟萎縮21%,而失業率上升到27%,相較之下,德國現在卻不願意把更小的代價(德國GDP暫時減少2.1%)強加給自己
公平地說,德國已經從最初完全不願意幫助烏克蘭的情況繼續前進。也許德國最終會認識到拒絕關閉俄羅斯天然氣會使其成為大規模謀殺的共犯,讓德國真正採取行動;但除非這種情況發生,德國將繼續成為民主國家應對俄羅斯侵略的最薄弱環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