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放寬專責病房護理人力,引發基層醫護反彈,對此,北市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指出,就是同間病房同時段護理師配置更少的意思,可能導致機動性更低,帶來更多院內感染和加速人力流失。

姜冠宇分析,護理師配置減少可能導致「機動性」更下降;給藥、緊急處置速度更慢。因專責病房給藥、處置,護理師需要做三級防護,所需時間比一般病房多耗了更多時間,更別提一間20床的專責病房,大致有2至3個病危的病人和5至6個病人則隨時可能變差。

姜冠宇直言,如果真的縮減整體人力,病人病情有變化是處理來不及的,別以為專責病房只是讓病人渡過病毒急性病程。他說,病人在解隔翻床規定不斷滾動更新,病人進出量越來越大,增加入住和出院程序,光是這一點就需要耗費更多力氣。連護理長自己都要親自下海接每個病人。

姜冠宇指出,專責病房本質就是「關」,所以很多長者可能因為關不住一直要衝出去,之前就曾有過人力少的情況,真的有長者跑出去不少次,只要這種心情不穩定的病人有一個,醫護人員就要花更多人力去壓制,且沒有保全來幫忙,對病房的感染控制和病人安全都會變差。

姜冠宇坦言,去年疫情,一票急診的護理師就全部投離職單離開了,就算給錢,讓護理師撐住,短暫停留後,在這場疫情過後,也會集體離職,因為挫折感太大,就不可能留住她,而這些補貼僅只是讓她離職後去旅遊散散心而已,長遠來看對醫療體系就不是好事。

姜冠宇也指出,現在不只護理師,就連他自己是醫師,現在也發生與長官搭檔輪班,因為越來越多同事確診陣亡,一個晚上也可能顧三個專責病房。

姜冠宇也說,他知道病人有如狂潮,安養院都被投了深水炸彈一樣,一切都很困難,發出「醫療降載」命令更是丟面子,但有些原則仍要把持住,「不然台灣怎麼可以被稱為亞洲具有最高醫療的國度?」

台北市醫師工會也指出,為確保住院期間病人的照護品質,不會希望當你的家人在住院當中病況急轉直下、瀕臨死亡,此時照顧你家人的護理師卻因為正在替其他病人進行治療而無法及時發現。

#姜冠宇 #護理師 #病人 #專責病房 #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