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為防堵非洲豬瘟病毒危害台灣本土豬,近期向行政院提出「限制家戶廚餘直接進入養豬場」的短、中、長期策略,引起廚餘養豬協會反彈,盼農委會及環保署能考量豬農心聲,依據廚餘來源風險高、低分流執行,並針對各地需求分區設置場外集中蒸煮設施,設定期程逐步推動。

屏東廚餘飼養畜禽協會理事長方志源表示,一旦非洲豬瘟危害到本土豬產業,他們財產也將一夕消失,因此他們比誰都重視。過去也已配合政府要求設置蒸煮場、依照SOP處理廚餘後才餵養豬隻,而未來若限制「家戶廚餘」直接進場,政府應該要先提出配套措施,尤其希望請農委會輔導場外蒸煮場的設置,如此才能創造政府、業者、環保三方共贏。

台中廚餘養豬協會前理事長朱家慶說,3年前就已開始爭取設置蒸煮中心,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相關規範而難以建置,因此希望主管部會能盡速有明確的辦法來輔導他們設置蒸煮中心。

立委鍾佳濱則說,限制家戶廚於直接進場係考量風險程度而應依需求量分流、分區執行。例如餐廳、學校收取的事業廚餘,因為來源單純、過程易追蹤、風險程度相對低,經過養豬場內的設施蒸煮,就能有一定程度的把關;但家戶廚餘因為相對來源複雜、路程上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廚餘運送車就像蜜蜂授粉,在不同花叢中飛舞,就容易沾染病毒、帶動傳播」,因此必須讓蒸煮場與養豬場隔開,才能降低病毒傳播可能、增加家戶廚餘養豬的安全性。

鍾佳濱指出,過去目前全台共有415場具再利用檢核養豬場,其中360場兼收家戶與事業廚餘,但有55場僅收家戶廚餘。未來隨農委會限制家戶廚餘直接進入養豬場,場外集中蒸煮場又尚未備妥的情況下,他擔心不僅養豬業者將出需求缺口,廚餘也可能因無處去而有亂傾倒的狀況發生。

鍾佳濱認為,用地取得也是難以推動場外集中蒸煮場的重要原因,但來源不外乎是覓地新設場、原豬場轉作專門蒸煮場或運用空豬場改建等三種方式,關鍵在於農委會是否積極協助用地取得、調適相關法規。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依據目前國際情勢、海關狀況,家庭廚餘是非洲豬瘟目前風險最高的傳播途徑,但並未禁止家戶廚餘養豬,而是限制直接進入養豬場蒸煮,只要能在場外有場所、經過蒸煮後送至養豬場。他也承諾,只要找到適當的場地、地點,未來農委會畜牧處會盡最大的力量,輔導、協助農友設立場外蒸煮場與建置設備。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過去稽查結果農民都有兆SOP蒸煮,全國民眾可以安心,基於風險農委會專業評估、採取適當措施,輔導設置場外蒸煮中心前,落實蒸煮、行文加強稽查,全力配合。廚餘量一天約為1500公噸,其中家戶450公噸,其他為事業、下腳料等,若能轉型成功就不會造成農民問題。

#蒸煮 #廚餘 #家戶 #養豬場 #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