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布袋鎮的洲南鹽場是全台少見仍手工曬鹽的鹽場,除曬鹽外,也致力於環境教育,3日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12分,採收10簍約300公斤的「午時鹽」,驅邪求平安,也帶參加民眾立「非籠飼」雞蛋,富有教育意義。
布袋過去曾是曬鹽重鎮,因時代及政策演進,2001年停止人工曬鹽,2008年時蔡炅樵重建洲南鹽場,經過整地等歷程,重現人工曬鹽文化,發展環境教育等。洲南鹽場負責人蔡炅樵說,台灣民俗端午節會取午時水,加上鹽本身就有避邪的意義,因此2014年時將午時水的概念轉化成午時鹽,成為洲南鹽場每年必辦的活動,去年因疫情改為線上,今年則實體、線上同步辦理。
蔡炅樵3日中午帶領參加民眾上香祭拜神明,將驅邪的艾草、榕樹葉灑入鹽田,上香後將結晶池內的鹽收攏,接著立蛋後,將午時鹽收到鹽簍內。蔡炅樵說,午時鹽是天地的正氣能量,希望能驅邪求平安,讓疫情慢慢平緩,採收後的鹽也跟來參加的民眾分享,讓大家帶回家。
端午節除了取午時水外,立蛋也是必做的事之一,這次洲南鹽場的立蛋活動與家樂福基金會合辦,基金會提供民眾用友善放牧非籠飼養雞蛋立蛋,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也親自參與。蔡炅樵說,辦活動不只是活動,而是希望許多社會價值透過活動讓更多人知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