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由外院轉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僅一天大的女嬰右小腿骨折,經檢查其發現鈣、磷、鎂、副甲狀腺、肝腎功能皆正常,但是維他命D嚴重缺乏,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診斷為「新生兒佝僂病」,這也是他從醫30年首次遇到不足月的嬰兒就患有佝僂病而骨折,經進一步檢查也發現其母親的維他命D也嚴重缺乏。
林鴻志表示,女嬰一出生就右小腿腫脹,觸摸時會嚎哭,從外院轉至該院經檢查發現右小腿骨折,是極度和長期缺乏維生素D造成新生兒佝僂病,懷疑是在母親妊娠晚期胎兒骨骼礦物質的沉積中斷造成其骨骼軟化和弱化,加上產程擠壓造成骨折,足月新生兒的佝僂病通常是因為母親的維他命D缺乏所造成。
該名嬰兒經檢查其發現鈣、磷、鎂、副甲狀腺、肝腎功能皆正常,但是維他命D嚴重缺乏,其維生素D僅有7ng/ml,正常值為30以上,該女嬰除會診骨科在骨折處上石膏固定,並給予口服維生素D治療,林鴻志說,補充維他命D平均3-6個月,一旦補充到正常值,就不用擔心日常生活會有佝僂病症狀。
他解釋,新生兒佝僂病於嬰幼兒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骨折、驚厥、活動受限、畸形癒合、發育遲緩等,將影響一生的骨骼健康,目前可透過檢驗血中的鈣、磷、鹼性磷酸(Alkaline Phosphatase)以及超音波、X光影像來診斷。
林鴻志也呼籲孕婦重視孕期營養,孕期營養攝入或日曬不足,與出生後骨礦物質含量減少及骨折風險增加密切相關,因此,孕期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療妊娠期的慢性疾病。且嬰兒出生後而避免骨質流失,母乳餵食的新生兒應補充維生素D,無法哺餵母乳者,可使用營養強化的早產兒配方奶,並補充維生素D,以改善短期骨礦化,避免骨質流失。
林鴻志也說,新生兒佝僂病症狀不易發現,且進展無聲無息,卻會導致短期及長期不良後果,甚至危害孩童一生的健康,他呼籲家長關注新生兒的骨健康,透過有利於骨骼健康的營養措施、生活方式及適當的運動和日曬,為新生兒的骨健康加把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