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日常生活的行為改變,是啟動淨零轉型關鍵,為此工研院首度進行「2022年台灣淨零永續行為調查」,問題觸及食衣住行育樂20項永續行為未來兩年落實意願,結果竟僅有採購節能家電、購買時令食品2項,有過半數人表示「非常可能」落實,明顯不及格。

這項調查主要了解我國民眾在2年內可落實哪些行為,只有「採購家電時,僅購買具有節能標章或能源效率標示1級的產品」、「購買與食用台灣生產和時令的食品」兩項各有54%、51%人表示非常可能,剩下的18項都不及半數。

像是「吃您買的東西,沒有丟棄物(全數食用完畢)」、「節能駕駛」、「每年購買衣服件數減半」,三項落實意願還有4成以上,其餘更慘。

如「不使用單一次塑膠製品」、「自行車取代所有少於10分鐘汽車行程」、「冷氣機設定在28度以上」、「買車以電動車取代汽油車」、「買屋僅購買綠建築標章」、「以素食取代紅肉/乳製品」等,非常可能落實僅2到3成多,甚至「每週三天居家上班」僅1成民眾。

工研院解讀本次調查結果,認為台灣民眾淨零永續行為仍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建議政府與企業可以共同合作,提供支持個人採取淨零永續行為的基礎設施與技術,並設計推動政策或產品方案,使民眾於生活中逐步落實淨零永續。

本次調查是由工研院透過線上調查平台,邀請18~64歲具台灣國籍民眾填寫網路問卷,調查時間為4月14日至4月29日,共回收1679 份有效問卷。

#落實 #行為 #永續 #購買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