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少子化衝擊,高教系統首當其衝,已經有數間大專院校因缺額過多、經營困難面臨退場,已進入「母校消失的時代」。民眾黨立法委員張其祿表示,少子化並不是這幾年才發生的事,不能因少子化及缺額的衝擊,輕易犧牲特色辦學的大專院校,須有具體方案,勿浪費公共教育資本。
張其祿表示,在少子化趨勢不能逆轉情勢下,專輔學校名單一旦出來,等於也是宣告這些學校死刑,沒有家長願意冒險讓子弟去讀這類「準倒閉」學校,政府不應貿然將這些學校貼上「特殊標籤」,應盤點協調這些教育資源,從這些學校的特色辦學優勢起手。
另走私校法自行退場的學校,教育部可有即時的輔導協助?此軌的規範和配套充足嗎?後續他們的校友認證、協助及未畢業學生應該何去何從?政府應有專案規劃,像是備份學籍資料、輔導轉學等,以協助這些「母校消失」的校友及未畢業學生。
張其祿說,對於困境中大專院校,除了「好死」或「歹活」方案外,有第三條路嗎?教育部不應把問題都丟給學校,像是建立好的辦校藍圖、建立校際合作媒介等方式,先為高教體系開啟一條良性循環發展的活路。
張其祿台灣第一座「葛萊美獎」得主李政瀚和于薇為例,兩位各為台中的嶺東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及台南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的優秀校友,以設計專才榮獲64屆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不但證明台灣在設計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更顯示這些特色辦學的大專院校在培養設計等專業人才上,確實功不可沒。
張其祿也提醒蔡政府,不能因少子化及缺額的衝擊,輕易犧牲特色辦學的大專院校;而教育部也要有具體方案,盤點及協調退場及高風險的高教資源回流入教育體系,而非縱容倒閉後,浪費了這些已建置、已投入的公共教育資本。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