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台北市健身房2年半接連倒閉13家。北市議員戴錫欽發現,有健身房信託不確實,18%以上的會員不在「信託履保名單」,讓「超發會員」成消保孤兒,另外遺失健身契約會員也面臨無法求償窘境,要求市府應檢討健身房契約不平等內容,並協助會員救濟。體育局說,將請健身房及銀行研議退款方式並說明辦理情形。
戴錫欽表示,今年的健身房月均倒閉數已超越近5年的平均值,從過去每月平均倒閉0.3家、年約3.6家,到今年每月平均倒閉0.6家、年約7.2家,倒閉店家數整整多1倍。如2020年有3家分店、2000多位會員的「輕適能」健身房倒閉後,2021到2022年又發生亦擁有2000多位會員數的「GoGym」永春館及小巨蛋館接連倒閉。
戴錫欽爆料,他在協調某家健身房倒閉受害退費爭議時,發現有18%以上的會員不在「信託履保名單」,迄今至少有1343名會員未收到退費,離譜的是市府體育局及消保官竟束手無策。
他說,業者提供給市府的退費爭議款有1444萬元,但信託銀行的「履保金額」竟只有1088萬,近400萬元之差額,疑有「超發會員」的違法行為,但業者迄今不提供資料說明,還大言不慚稱「公司已結束,無人力處理問題」。
對於健身房信託不確實,戴錫欽質疑教育部訂的「健身房定型化契約」未訂定履保核實方案,市府在健身房倒閉前的行政調查也未納入信託履保項目,導致這些「超發會員」成消保孤兒。
另外,戴也說,因現行法令無規定業者需提供會員契約予銀行,也讓不少健身房契約未留存的會員,後續在與銀行申報信託履保時無法求償,他要求市府應檢討健身房契約不平等內容,並協助會員救濟。
體育局回應,預計8月5日由體育局及法務局召開會議,請健身房及銀行研議退款方式並說明辦理情形。另後續針對現行定型化契約履約保證額度及查核機制,將函詢中央教育部協請解釋。
北市主任消保官楊麗萍表示,消保官將協助體育局辦理,針對400餘萬未在信託款專戶的待退金額,權益受影響之消費者,法務局已函請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及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研議評估是否承接團體訴訟,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