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大陸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發佈實施一年來,給大陸教改帶來重大影響。根據稍早中國人民大學三位學者對「雙減」效果研究顯示,實施1年後青少年憂鬱症狀減少78.6%之多,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焦慮症狀卻明顯上升、增幅約12.8%。
讓父母更為焦慮的是,以往孩子成績不好,可以選擇校外培訓,不少父母認為付出金錢就能獲得回報。但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校外培訓機構的選擇範圍在不斷縮小,更多對補課有需求的家長只能選擇成本更高的一對一家教,這對家庭經濟是不小的壓力。
據大陸《經濟日報》報導,稍早中國人民大學的三位學者通過追蹤搜尋引擎上相關關鍵字的搜索量、電商平台相關商品的購買量、專業諮詢網站等數據,分析「雙減」政策的效果,發現實施後的這一年讓青少年憂鬱症狀減少了78.6%。
這主要歸因於減少甚至不允許佈置課外作業帶來的學業負擔減少、父母轉向家庭教育帶來陪伴時間增加,再加上不允許考試或禁止排名等帶來的考試焦慮大大緩解,讓「雙減」效果已初步顯現。
但與孩子們逐漸輕鬆的狀態相比,父母的焦慮症狀卻在「雙減」實施後明顯上升,研究表明增幅約12.8%。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父母轉向家庭教育,家庭和工作之間不易平衡,這一點從「雙減」政策後對家庭服務的需求上升中也可以看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