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為瞭解大陸封控對台商影響,以及台商希望協助事項,針對在華東地區有投資的會員企業進行調查,了解台商受封控影響及未來投資動向。
工總指出,調查結果總的來說,台商認為,大陸封控造成企業多方面的困擾;雖然大陸政府已提出各項補救政策,但台商多希望這些政策能加快落實。由於近來大陸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深圳等地也傳出實施全域或部分管控。
調查顯示,近八成台商營運受到影響,面臨訂單、利潤雙下滑:調查結果顯示,將近八成大陸台商(79.1%)表示封控造成訂單減少,約一成的大陸台商表示訂單不變(8.1%),約一成表示增加(12.8%);有近八成(79.1%)大陸台商表示利潤減少,近兩成(16.2%)表示不變,僅有4.7%的業者表示利潤增加。
調查也顯示,台商普遍認為疫情造成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加:受上下游配套廠停工、物流受阻等衝擊,近八成(76.7%)台商認為供應鏈管理難度「增加」;至於業者受「運費高漲」的影響程度,認為「影響很大」、「部份影響」者分別占43%及40.7%,只有一成(10.5%)的台商認為「影響很小」、5.8%表示「不受影響」。
半數台商反映封控措施對營運「影響很大」:超過五成(55.8%)的受訪者認為封控措施對營運「影響很大」、「部份影響」則占三成(34.8%),認為「影響很小」或「不受影響」僅各占4.7%。具體影響方面,以「人員交通、貨品物流受阻」占比超過九成(93%)最高,亦有超過五成的廠商反映面臨「營運成本提高」、「無法按時履行交易」及「停工停產」。
台商多半看淡今年的營運表現:相較於去年,近五成(46.5%)業者預期今年全年訂單將減少;近六成(59.3%)的受訪者預期全年利潤將減少,顯示多數台商對今年的營運表現不甚樂觀。
台商對大陸投資趨於保守:基於對市況的擔憂,台商對大陸的投資亦趨於謹慎,僅有不到兩成(18.6%)的業者表示將「增加」投資規模,超過八成的廠商的投資規模保持「不變」(52.3%)或「減少」(29.1%)。
六成台商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儘管只有不到一成(9.3%)的廠商考慮將產線自大陸遷出,惟為分散風險,有超過六成(66.3%)的業者規劃將「增加大陸以外地區投資」,其投資動向則以台灣及越南為主。
工總也因此對大陸政府提出相關建議:
一、規劃封控時期的暢通物流方案:建議大陸政府事先制定相關預案,確保未來涉疫地區實施封控時,內陸及海空物流得「保通保暢」,避免影響企業的產銷活動。
二、加強與企業溝通以降低防控措施的衝擊:建議各地政府應多舉辦理「政企溝通會議」,以切實了解台商困難。
三、協助台商解決融資困難:因應台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建議大陸政府落實「惠台26條」精神,除向台商宣導如何運用大陸的融資政策資源,並輔導台商使用,以提供台商更多的金融支持。
四、提供「停工薪資補貼」:建議大陸政府未來在企業停業期間,能提供員工最低薪資的補貼,一方面提高中小企業的生存;另一方面也能避免企業被迫裁員。
五、落實留抵退稅與社保費緩繳措施:鑒於新冠疫情仍嚴峻,建議相關部門持續落實留抵退稅、社保費緩繳等相關政策,並主動向台企宣導,以協助有困難的台商渡過難關。
六、加大對中小企業台商的採購力度:建議大陸各地政府,透過預留份額、降低參與門檻及價格評審優惠等方式,加大向中小企業台商的採購力度,以協助業者緩解營運困境。
七、落實台商同等待遇:建議台商應一體適用《外商投資法》;或是將2018年以來照顧台商、在陸台籍人士的「對台31條」、「對台26條」等同等待遇措施明確納入《台保法》,以強化其執行的必然性及效力,也讓大陸各級政府能有更明確的法律規範可以遵循,以落實台商同等待遇。
八、協助台商拓展更大市場:建議大陸政府擴大對台商的拓銷協助,包括協助台灣產品建立通路,推動更多台商參與「進口博覽會」,以及建置「台灣商品館」等。另建議大陸政府提出更多輔導政策,協助台商運用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電商平台,引導台商產品進入大陸甚或東協市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