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在全球市場投資策略的新興國家中,採用富時羅素新興亞洲的成分市場為參考基準(benchmark),此指數並不包括南韓,因此,當滙豐決定把印度權重從「減碼」拉高到「中立」,便要下修其他占權重較大的市場,以達成整體平衡。
從這個角度看,儘管滙豐對南韓市場前景持負面態度,認為市場對台灣企業獲利前景預期較南韓佳,評價也比南韓低,實質上青睞台股優於韓股,但考量富時羅素新興市場中不含南韓,只得將目光投向台股,台灣頗有在滙豐全球市場投資策略中成了「降評代罪羊」意味。
值得留意的是,在滙豐亞洲投資策略中,因成分市場包含南韓、並給予「減碼」投資評等,台股則維持「中立」;也就是說,在全球、亞洲市場組成參考基準差異的前提下,出現同一市場獲得不同投資評等狀況,相對少見。
不過,從對全球總體經濟的擔憂等基本面角度出發,滙豐降評台股仍有其邏輯,並非僅是替代南韓股市一個因素。滙豐證券指出,台灣與南韓類似之處在於都依靠電子業外銷出口,與全球經濟牽連甚深,當經濟成長有疑慮、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削弱購買力,連帶衝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台灣與南韓都會受害。
另一方面,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不僅會壓抑台股評價,也可能傷害實體經濟,是滙豐證券另一對台股憂慮所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