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強調,美國在七個月內升息12碼(3%),這是史上未見的情況,也不止台灣壽險業面臨投資評價減損的問題,全世界保險公司都一樣,在這種特殊時期,支持監理官給予寬容措施,李長庚說:「我支持資產重分類」,讓產業平穩度過這次短期的衝擊,且痛批傳出有反對意見的壽險業「難道要讓整個業界出問題嗎?」不知腦袋在想什麼?到底是何居心?
同時,李長庚也強調,沒有聽說外資反對資產重分類,且在特殊時期,各國政府為安定市場,入市或進行相關紓困措施,都是合理的。
金管會4日將邀集壽險公司、會計師、會研基金會及學者專家,舉行資產重分類公聽會,主要討論現在經營環境是否劇烈變動,達到公報中經營模式改變,可以進行資產重分類,即將公允價值經其他綜合損益(FVOCI)的債券,重分類到AC,改以購入成本列帳,則未來債券殖利率再如何反彈,壽險公司淨值都不至於劇烈波動,再出現淨值嚴重不足或淨值為負的問題。
但消息傳出立即有金融業者表示「不公平」、會影響外資觀感,有粉飾財報問題等,李長庚對此表示,資產分類判斷會因當時投資環境不同,有其考量,現在是因為美國急速升息,造成資產評價減損,如國壽、南山人壽AC比重又比其他壽險同業低,所以淨值比下降,但RBC都仍在相對高水準,代表公司經營體質沒有問題。
李長庚說,若RBC不到200%、淨值比又不到3%,則監理面的確要謹慎,要求保險公司改善,但國壽現在RBC有300%多,只是因為負債面沒有依公允價值評價,且AC比重較低,又遇上市場特殊時期的急速變動,才造成淨值比低於3%,而RBC比較能代表保險公司長期的經營體質,淨值比偏投資人參考的指標,此時是否要兩指標都並重,應回歸專業討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