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可能繼續下一任期,外界關切其未來對台作為。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表示,習近平對台的三大任務僅完成馬習會一項,需關注其會否於第三任期推動兩岸和平協議。談及馬習會的意義,邱坤玄認為,兩岸用實際行動體現一中各表的基本精神。

政大東亞所今(19)日舉辦「馬習會的歷史回顧和兩岸關係的發展前景」專題演講,2015年11月馬習會當時身為國安會諮詢委員的邱坤玄發表演說,他是馬習會我方代表團成員、與馬英九並肩參與會議。

邱坤玄認為,習近平上任後對台有三大任務,包括:完成ECFA後續規劃、簽署和平協議、馬卸任前促成馬習會。從中共對台政策來看,習近平只完成馬習會一項任務,我們要思考習會否在不同時空下去追求其他兩項目標,如第三任期內可能推動類似兩岸和平協議。

談及馬英九時期的兩岸溝通,邱坤玄強調,一中各表的精神在於各說各話,但兩岸互相不否認彼此的論述;更重要的是,兩岸要用實際行動、一步一腳印地去體現出一中各表的基本精神,「這就是默契」。

邱坤玄回顧,馬習會當天上午,兩岸雙方還在爭論我方是否於開場公開提及一中各表、中華民國,以及陸方是否提出一國兩制、中國統一等對彼此敏感字眼;經談判後,習近平向我方表示,陸方不會講出讓我方感到難堪的話語,最後雙方也都未公開提及爭論性話題。

對於當時有人批評馬習會「喪權辱國」、「密室交易」,邱坤玄反駁,閉門會議的逐字稿都在立法院,可供檢視;國際記者會上,我方帶著從總統府帶去的「總統」二字名牌、擺放國旗以凸顯國格,這些大陸與新加坡事前都知道,因此邱坤玄強調,「這就是一中各表的實踐」、「我們是代表中華民國進去」。

邱坤玄也澄清,坊間誤解馬英九很想與習近平會面,以創造其歷史定位,但事實是中共對台政策很早就有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倡議,馬習會也是由習近平主動提出。

邱坤玄表示,領袖峰會具有最高決策、管控風險的作用,也可在兵凶戰危之際維持一線和平的契機;馬習會為兩岸搭了一座「跨海大橋」,讓雙方藉此建立領導人對等、尊嚴見面會談的新模式跨出第一步,讓未來的領導人可遵循比照。

至於未來有無可能出現「蔡習會」?邱坤玄指出,目前兩岸熱線已讀不回、亞太基金會的一軌半交流停擺,加上蔡英文總統的兩岸互不隸屬論,但是北京的立場堅定清楚,「習近平為何要與一個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領導人會面?」

至於何謂「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邱坤玄比喻,大陸所有的外交都可以放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底下,現在所有對台發展出來的東西都可以放進「總體方略」內,用中共的話說是「領導集體智慧結晶的總和」,是過去幾年累積下來的對台方略。

對美關係方面,邱坤玄認為中美激烈競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表達充分自信;因此大陸對美要鬥爭、對己有自信,如此下來鬥爭激烈程度會很高。他認為,大陸的統戰是既聯合又鬥爭,但目前中美關係只有鬥爭、沒有聯合,前景非常悲觀。

#邱坤玄 #馬習會 #習近平 #兩岸 #一中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