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主委龔明鑫31日指出,以11月、12月的情況來看,2023年衰退幅度恐怕將一個月比一個月大,超過預期。尤其是美國經濟成長為零、歐洲負成長、中國大陸情況不明,對台灣出口和經濟成長會有較大挑戰,因此需要更積極的因應措施。

總統蔡英文31日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提出3,800億元超收稅負的三大使用方案,其中有1,800億元用作還稅於民、全民共享。龔明鑫表示,相關規畫由行政院擬定,不排除發券或發現金等任何方案,視經濟情況推動。

龔明鑫指出,2023年經濟情勢恐有戲劇性的變化,美國升息步調會減緩,但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收縮效果,美國經濟原先估計是負成長,後來有稍微修正,應該是零成長,而歐洲還是負成長。種種跡象都顯示出,2023年經濟是比較大挑戰。同時中國大陸開始解封,造成疫情升溫,影響整體經濟動能,對全世界經濟有影響。

他表示,8月份行政院提出總預算時,就有預估到2023年經濟情勢,因此總預算金額成長20%,達到2.7兆元,另外是公共建設支出增加32%,達到6,000億元,都可以對經濟成長動能有一定的支撐。

龔明鑫認為,2023年物價會有比較明顯往下降,但有一些個別商品,例如雞蛋等民生常常採購的食品,會遇到挑戰。

對於蔡英文執政六年多來的經濟情勢,龔明鑫指出,2016年本來是經濟成長要保一,現在經濟成長率都超過3%,即便遇到新冠肺炎和中美貿易戰,都可以保持很好。2023年因為歐美等幾大經濟體都有挑戰,美國成長零、歐洲負成長、中國情況不明、東協比較好一點,對出口和經濟有比較大的挑戰。

#龔明鑫 #情況 #負成長 #歐洲 #經濟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