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在俄烏戰爭周年之際大打團結牌,全球「南北分歧」(North-South Divide)卻在過去一年愈趨顯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表示,未加入西方譴責莫斯科行列的印度和南非等國,正逐漸與俄國分道揚鑣,只是這樣的進程不會「一下就發生」。然而證據顯示,美國對世界秩序的影響力有其局限性,眼見中俄日漸交好,新德里更不敢拿印俄關係做賭注。
俄烏戰爭爆發之初,華府頻繁施壓印度減少採購俄國石油,新德里迄今頂住壓力、堅持「站在和平的一方」。作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印度沒有加入西方制裁俄國行列,亦未運送大量武器到烏克蘭。相反地,印度持續用低價購買俄國石油,印俄貿易在去年增長400%,西方試圖在國際上孤立俄國已然失敗。
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接受亞洲國際新聞(ANI)訪問表示,國際政治因俄烏問題出現動盪,但印俄關係一直相當穩定。他說:「印度和全球主要大國關係良好,中國是一個例外,因為它違反了協議。」
俄國自蘇聯時期以來一直是印度最大軍火來源,過去5年提供印度價值約130億美元武器和裝備。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西方群起孤立俄國後,俄國總統普丁將目光投向北京。新德里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學者賈戈帕蘭(Rajeswari Pillai Rajagopalan)告訴NPR:「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中俄往來密切。所以印度目前的做法是,我們不希望俄國完全倒向中國。因為對印度而言,中國儼然是最嚴峻的國安威脅。」
布林肯接受《大西洋月刊》訪問時稱:「過去幾年如我們所見,印度已踏上遠離依賴俄國之路,轉而與我們和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NPR指出,即使華府不樂見印俄維持友好,但總統拜登政府官員理解箇中緣由,甚至認為新德里與莫斯科維持適當關係可「避免將普丁推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懷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