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海洋委員會在去年完成台灣本土紅樹林及海草床之海洋碳匯「藍碳方法學」,作為台灣海洋藍碳碳匯量計算準據,經召集有關機關研商並參酌各界專家意見,海委會今年1月初完成文件修訂,將與農業部共同提交環境部審查,並辦理完成企業海洋藍碳碳權意向調查,促進公私協力,加速朝向達成淨零目標。

海委會表示,過往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僅有森林碳匯納入統計資料,而藍碳生態系如紅樹林、海草床及潮汐鹽沼等沿海植被生態系統,具備相當高的碳匯能力卻被忽略了,海委會主張應納入排放清冊中。為此,海委會自去年委託國立中興大學研擬藍碳碳匯測量標準作業程序及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並於去年底完成。經召開有關機關會議及徵詢專家學者意見,完成審查提送文件修訂,將繼續與農業部提交環境部審查。

此外,海委會為促進公私協力,擴大推動海洋碳匯的實質貢獻,近期已以問卷調查國內不同產業別之企業公司,對發展台灣海洋藍碳之意見。經統計結果,有購買碳權需求的企業中,高達8成願意購買海洋藍碳碳權,更有近5成企業願意以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購買台灣的藍碳碳權,而最多可高於國際平均價格50%以上。

其中,參與調查的企業也表示,支持台灣海洋藍碳碳權發展,並希望政府在海洋藍碳的推動工作愈快愈好,同時可提供企業如何投入參與相關訊息。相關企業所提各項意見,海委會將作為政策規畫推動的重要依據,並將持續宣導濱海藍碳生態系棲地復育。

#2050淨零排放 #海洋委員會 # 海洋藍碳碳權 #海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