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期公布會議記錄,在135件申請案中,共16案獲得救濟金,其中金額最高為接種新冠BNT疫苗的20多歲年輕男子,接種後四肢無力,被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獲賠35萬元。年紀最輕的則是2名10幾歲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因胸痛就醫,分別獲5000元、1萬元救濟金。
疾管署表示,此次獲得救濟金者共16案,其中10人接種新冠疫苗、5人接種卡介苗、1人接種流感疫苗。獲得最高救濟金者為接種新冠疫苗的20多歲男子,獲35萬元,其次則是接種流感疫苗的50多歲女子,獲30萬元。
該名20多歲個案為台北市何先生,接種BNT疫苗後四肢無力,就醫接受神經傳導檢查,顯示多發性神經病變,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審議小組認為,血液檢驗結果同時檢出病毒感染情形, 屬發生神經病變的高風險族群,而BNT為mRNA疫苗,並不具致病力,不會造成感染症。然而,依據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研判,仍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相關,因此依「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35萬元。
另1名50多歲的女子,為新北市的李小姐,接種流感疫苗後四肢痠痛、麻木、步態不穩,同樣診斷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由於男子距離接種新冠AZ疫苗時間已久,但症狀發生時間、臨床表現仍無法確定與流感疫苗的關聯,因此審議小組仍核予救濟金30萬元。
至於2名青少年,均為10幾歲男生,分別為嘉義市張先生、苗栗縣廖先生,均在接種BNT疫苗後胸痛。經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兩人都有心肌酵素上升,但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無特殊異常,其中1人獲得5000元,1人獲得1萬元救濟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