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將9月17日訂為世界病人安全日,衛福部即日起至9月30日辦理病安週活動,主題為「醫病聯手,守護病安」。衛福部政務 次長林靜儀指出,單靠醫療人員,要完全達成安全醫療系統並不容易,病人和社區的參與也是關鍵,醫病攜手營造友善醫療環境,共同為病人安全努力。
衛福部今(18)舉辦記者會,邀請病友團體及醫療機構共同參與,以「提升診斷,促進病安」為主題,替今年病人安全週活動揭開序幕,鼓勵醫療人員與民眾共同響應,降低錯誤診斷率,提升民眾對病人安全的意識,並強化醫病關係。
根據WHO公告,醫療系統中的可預防傷害,有16%來自診斷錯誤,提升診斷過程安全參與,是實現安全醫療系統的關鍵。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方震中說明,醫院有責任降低誤診率,不過「病人也是預防診斷錯誤的重要因素」,病人主動參與,能有效促進醫療品質提升。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分享,她本身是洗腎17年的病友,深切感受到病人主動參與,能減少許多診療傷害。她指出,病人擁有知情、選擇、參與的權利,病人有意義的參與可以減少15%傷害,「每個人都有成為病友的一天」,應主動關注自身安全及權益。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本身是乳癌患者,已經歷24年追蹤,也深刻體會到「醫病共享決策」的重要,病人有責任了解各種治療選擇。她分享,常常有病友等好幾個小時,結果看診時忘記問問題,走出診間才感到懊悔,因此她時常提醒病友,要隨時記下想問醫生的問題,看診時勇於發問、提出自身的顧慮及擔憂,能增進醫療團隊對病人的了解,減少治療當中的不確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