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都發局11月公布,「高雄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原則」修正案已通過實施,將於新建開發建物將環境永續、連續遮蔭空間、防洪韌性等設計要求進行強化,讓先前就已提倡要推廣行人遮蔭設施的高雄市議員張博洋讚,有助於高雄邁向永續宜居城市。
都發局長吳文彥指出,高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已明確指示,執行都市設計時應推動淨零循環環境之營造,本次「高雄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原則」修正重點在於提升舒適的步行環境,因此特別重視都市綠化品質的提升。
都發局說明,新規定要求基地綠覆率應達75%以上、退縮空間應種植喬木,並採用開展型樹種,以營造連續性遮蔭環境,有效降低都市熱島效應,若退縮空間寬度達7公尺以上者,更要求種植雙排喬木,大幅提升遮蔭與綠化效果;當基地條件無法種植喬木時,則應設置遮蔭設施,確保行人舒適度。
此外,都發局說基地保水設計有助於基地降溫,新規定要求人行步道除車道出入口外,均應採用符合內政部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標準的透水鋪面,也為鼓勵建築基地導入更多元的生態設計,新增植生溝、生態滯留單元、生態水池及溪溝等設施皆可計入綠覆面積,期望藉此提升都市整體的防洪韌性。
先前就曾提倡,可以參考同樣氣候的新加坡,在車站、人潮眾多人行道設置行人遮蔭設施的高雄市議員張博洋,肯定肯定都發局這次修正都審原則的用心,確實有助於提升都市防災韌性與降低熱島效應。
張博洋說今年以來高雄遭逢多次颱風侵襲造成嚴重災情,凸顯都市韌性的重要性。建議都委會後續應加速通過相關配套措施與都市計畫,此外行人有遮蔭設施,才能提升民眾、遊客搭乘大眾運輸意願,讓高雄加速邁向永續宜居城市的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