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大選的搜尋結果,共19,124

  • 彭蕙仙專欄》返核 賴清德別再猶豫

    彭蕙仙專欄》返核 賴清德別再猶豫

    日前,媒體報導總統賴清德親自召見經濟部長龔明鑫,並指示在2027年前將核三重啟問題處理妥當;該報導還爆料,由於近年來中南部太陽光電弊案頻傳,已重創民進黨選情,對此相當不滿的賴清德直呼「不要再搞綠電」云云。對此,總統府立即回應表示,賴清德並未指示不要綠電,也沒有為核三廠重啟設定時間表。

  • 完成台南市長初選登記   林俊憲:我當桶箍團結大家

    完成台南市長初選登記 林俊憲:我當桶箍團結大家

    民進黨迎戰2026選舉,台南市、高雄市及嘉義縣等3個縣市首長提名初選,10日至14日領表登記,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下午赴民進黨部完成台南市長初選登記,林俊憲表示,希望自己當一個「桶箍」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台南過去發生2次議長跑票事件造成黨內分裂,他希望縫合過去分裂的傷痕,贏得2026大選。

  • 邱議瑩搶頭香登記高雄市長初選 綠3參選人表態了

    邱議瑩搶頭香登記高雄市長初選 綠3參選人表態了

    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白熱化,民進黨10日起至14日開放初選區領表登記,綠委邱議瑩今一早搶頭香,並表示「我已經準備好了」。綠委賴瑞隆預計在明(11)日登記,表態盼透過民進黨良好初選制度,產生最好候選人;綠委許智傑預計在13日前往登記,而綠委林岱樺則稱,會在黨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登記。

  • BBC「剪接」川普談話挨轟造假 總裁、CEO認錯下台

    BBC「剪接」川普談話挨轟造假 總裁、CEO認錯下台

    BBC時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角鏡」(Panorama)爆出剪輯、拼接美國總統川普的2段談話,讓他的談話看起來像是鼓動支持者前往國會,釀成2021年1月6日震驚全球的國會暴動事件,BBC因此挨轟「假新聞」,風波愈演愈烈,BBC總裁戴維及新聞部執行長圖內斯昨(9)日雙雙請辭,坦承新聞製作過程中有錯。

  • 海納百川》藍色晨光或紅色餘燼:一場美國民主的試煉(方述斌)

    海納百川》藍色晨光或紅色餘燼:一場美國民主的試煉(方述斌)

    在一個被視為2026年美國期中選舉前哨戰的政治時刻,選票的歸向訴說的不僅是政黨間的勝負,更是對權力與民意關係的一次集體省思。當民主黨在紐約市、新澤西與維吉尼亞二州取得全面勝利,當進步派的穆斯林市長佐赫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與兩位中間派女州長薛瑞爾(Mikie Sherrill)與史班伯格(Abigail Spanberger)先後登上舞台,美國政壇似乎迎來了久違的藍色浪潮。然而,在慶賀聲中,理性的觀察者仍應警覺,這場勝利,究竟只是一時性的政治亢奮劑,抑或是民主黨真正走出陰霾的開端?

  • 王世堅「不想輸給蔣家後代」! 曝蔣萬安連任機率95%    本尊冷回應

    王世堅「不想輸給蔣家後代」! 曝蔣萬安連任機率95% 本尊冷回應

    明年九合一大選腳步逼近,但綠營台北市長人選仍未定,目前只有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宣布角逐,至於黨內呼聲很高的立委王世堅卻參選意願不大。王世堅日前至媒體人黃暐瀚網路節目受訪時自曝,他身為228受難家屬,不想輸給蔣家後代,並認為台北市長蔣萬安有95%的機率連任。蔣萬安10日出席鳳凰颱風整備會議被問及此事,未正面回應,僅表示專注在市政上,完全不會去想選舉的事情。

  • 曝鄭麗文須克服的3大挑戰   葉匡時:相信會做好

    曝鄭麗文須克服的3大挑戰 葉匡時:相信會做好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如何掌控全局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認為,鄭有3大挑戰需要克服,才能真正為國民黨帶來改變,並強調大家對鄭麗文的期許很高,他也相信鄭會努力把黨主席的工作做好。

  • 2028台灣變局 現在要思考

    2028台灣變局 現在要思考

     本次「和平推演」的情境設定為:2028年1月台灣總統大選由非民進黨候選人勝選。因此,與會者有機會討論民進黨失去政權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局勢,以及中國與美國可能的反應。在此情境中,尤其中美會如何反應,值得更多關注。

  • 高虹安二審12/16宣判 拚無罪復職

    高虹安二審12/16宣判 拚無罪復職

     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擔任立委時涉浮報助理酬金、加班費,一審重判7年4月,二審台灣高等法院將在12月16日宣判,如果合議庭認為她挪用的費用不是「薪水或公款」,不構成貪汙罪、逆轉改判,高虹安可復職,也將影響藍綠白在明年新竹市長選舉的布局。

  • 南市林陳、嘉縣蔡黃 同日登記 較勁味濃

    南市林陳、嘉縣蔡黃 同日登記 較勁味濃

     民進黨下屆台南市長、嘉義縣長提名初選10至14日開放領表登記,競爭激烈的台南市立委林俊憲、陳亭妃不約而同預定12日上午登記,但因颱風可能來襲,目前還有變數;嘉縣英系立委蔡易餘預計11日上午11點11分登記,「親賴」縣議員黃榮利也選在11日下午2點登記。兩縣市兩組人馬都選同日登記,較勁意味濃。

  • 綠抹紅鄭麗文 路線之爭提早開打

    綠抹紅鄭麗文 路線之爭提早開打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的動作頻遭民進黨「抹紅」,綠委9日宣稱支持高雄市長擬參選人柯志恩、台南市長擬參選人謝龍介就是在支持鄭麗文,外界關注藍營2026年縣市長選舉是否受影響。前藍委陳學聖認為,地方大選路線之戰已提早開打,如未找到適當處理方式,藍營候選人恐會相當辛苦。另有藍委認為,鄭麗文尚未認知自己是國民黨主席,不斷陷入意識形態之爭,恐使未來選舉出現負面效果。

  • 2028支持度「賴清德VS隨便誰」票數一面倒 眾評:合理

    2028支持度「賴清德VS隨便誰」票數一面倒 眾評:合理

    賴清德歷經大罷免32比0遭完封,又被美國智庫評為「魯莽的領導人」,內外交迫。展望2026南、高首長防守戰,尚未確定綠營候選人穩佔優勢。賴清德的2028是否有黨內挑戰者尚未見跡象,但若賴參選2028,有脆友KUSO發起「賴清德VS路邊隨便誰」投票,賴竟僅獲15%支持,引發熱議。

  • 王世堅為何不選台北市長? 黃暐瀚曝本尊內心世界

    王世堅為何不選台北市長? 黃暐瀚曝本尊內心世界

    2026年台北市長選舉,吳怡農爭取代表民進黨與蔣萬安一戰。至於大家關心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會不會考慮登記參選?他本人堅持不會出馬競選,一定支持黨內推出的人選。媒體人黃暐瀚則在臉書披露王世堅不想選台北市長的原因。

  •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四》2028台灣變局 現在要思考(方恩格)

    兩岸和平推演系列四》2028台灣變局 現在要思考(方恩格)

    我很榮幸最近能夠參加由旺中媒體集團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共同舉辦的「和平推演」。

  • 不能紀念白色恐怖?他提電影《返校》:民進黨有臉批?

    不能紀念白色恐怖?他提電影《返校》:民進黨有臉批?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8日出席「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慰靈大會」,引發爭論。過去一再提醒莫忘白色恐怖的民進黨,竟抨擊起白色恐怖紀念。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綠營大肆宣傳《返校》,現在有臉批國民黨?還宣揚白色恐怖受難者、共產黨人黃溫恭的遺書,怎麼沒人覺得荒唐?

  • 民進黨嘉義縣長初選  蔡易餘、黃榮利確定領表登記

    民進黨嘉義縣長初選 蔡易餘、黃榮利確定領表登記

    民進黨2026年台南市長、高雄市長及嘉義縣長提名初選,明起至14日開放領表登記,預計明年1月12日至17日進行初選民調,嘉義縣長部分,立委蔡易餘展現接班態勢,縣議員黃榮利也表態要爭取提名,初步了解,兩人都將在11月11日北上領表登記。

  • 特斯拉砸1兆美元天價留馬斯克 專家分析2理由:他值得

    特斯拉砸1兆美元天價留馬斯克 專家分析2理由:他值得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股東投票批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薪酬方案,若達成特定目標,他未來10年將獲得總價值將近1兆美元的特斯拉股票,是史上最貴企業薪酬方案。不過特斯拉支付馬斯克創紀錄薪資真的值得嗎?專家分析馬斯克確實很有價值,股東相信他的AI願景將能帶來豐厚收益,同時他本身就為特斯拉增值。

  • 路跑活動「同場」吳怡農   蔣萬安:全力推動市政

    路跑活動「同場」吳怡農 蔣萬安:全力推動市政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日前宣布角逐台北市長,於9日出席「2025第十一屆電器盃節能公益路跑」活動,恰好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出席同場活動,但兩人並未同框。媒體詢問蔣萬安有沒有信心在選戰上能比吳怡農「跑得更穩更遠」?蔣笑答,選舉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就是全力推動各項市政,「只要是對台北市民的福祉,對台北市整體未來長遠發展有利的事情,我一定全力以赴」。

  • 羽球》球拍施魔法 小戴神技翻轉羽壇

    羽球》球拍施魔法 小戴神技翻轉羽壇

     前世界球后、台灣「羽球一姐」戴資穎宣布引退封拍,這位「羽球魔術師」打破大陸長年壟斷女單局面,寫下女子羽將的長青生涯,是唯一擁有超過30座國際賽冠軍的女單球員,樹立盤據球后寶座214周的「小戴障礙」。她的「魔法」不但讓比賽更好看,也改變了開創台灣乃至於世界羽球,更激勵了無數小球員。

  • 2028若變天 確保交接為首務

    2028若變天 確保交接為首務

     本次台灣首場「和平推」的想定中,大背景為非綠陣營贏得2028年總統大選、立院也是非綠陣營過半,但截至520交接前,美中台三邊關係仍有許多意料不到的突發「黑天鵝」和蓄積已久但為人所忽視的「灰犀牛」事件,需各方施策謀求穩控降級。從勝選陣營的角度論,確保520政權交接順利舉行,是漫長的4個月過渡期中的首務。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