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然保育的搜尋結果,共1,260筆
鳳凰颱風步步逼近,不少市民關心近期因應非洲豬瘟疫情設立的12處臨時廚餘掩埋場,是否會因強風豪雨造成潰堤或溢流,紛紛湧入市長盧秀燕臉書留言關切。台中市環保局說明,12處掩埋場均已依中央規範完成加固防範;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則建議,為防止巡查人員在風雨中因通電觸電,周邊電牧網電源將暫時關閉。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何姓農友9日早上目擊黑熊叼走飼養雞隻往密林走去後,晚間又看到熊隻企圖爬進工寮覓食,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誘捕,捕獲1隻體態消瘦、營養不良的幼年公熊,已送往動物醫院治療,後續將視熊隻生理狀況,評估是否訓練生存能力再野放,也會持續追蹤附近是否有其他黑熊。
花蓮卓溪鄉立山村何姓民眾昨天上午發現台灣黑熊叼走飼養雞隻前往密林處後,晚間又見到熊隻企圖爬入工寮覓食,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啟動誘捕,成功捕獲1隻體態消瘦、營養不良的幼年公熊,已送往動物醫院治療及補充營養,將視其生理狀況評估是否訓練生存能力再野放,同時也會持續追蹤附近是否有其他熊隻的蹤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還未解除,鳳凰颱風卻來勢洶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上午7時依據中央氣象署氣象情資,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下游警戒範圍的3鄉鎮已陸續展開疏散撤離等工作,下游馬太鞍溪橋便道也不排除在今晚6時預警封閉。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天上午7時發布紅色警戒,縣府接著約在54分鐘後宣布光復全鄉停班停課,不少鄉民認為,昨晚就已經有預告會發布紅警,縣府與鄉公所卻未提前告知,不滿消息太晚公布紛紛到縣府臉書下方留言批評。對此,縣府強調,依規定須待紅色警戒通報單出來後,才能宣布停班停課。
受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花蓮馬太鞍溪上游有陣雨發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天上午發布馬太鞍堰塞湖紅色警戒,下游馬太鞍溪橋便道不排除依上游雨量及堰塞湖水位變化及涵管水位監控管理值,啟動只出不進禁止人車通行的管制措施。
玉山金控在2025年「天下永續公民獎」7日舉行頒獎典禮上,連續三年榮獲大型企業第一名,今年進一步獲頒最高榮譽「永續標竿企業」,由玉山金控董事長黃男州代表領獎,展現對玉山長期穩健的金融專業推動永續發展,持續引領業界以具體行動實現共好願景的認同與肯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尚未解除,眼見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光復鄉公所嚴陣以待,鄉長林清水說,這次警戒範圍較上次小,保全戶從6000多人減至5500人許,其中1420人需撤離收容,包含弱勢族群及洪災家戶水淹至1.5米深的民眾,明天下午優先撤離弱勢族群,其他部分待紅色警戒發布後會強制撤離。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溢流潰決重創下游光復鄉,災區好不容易才清災完成準備重建,怎料又有颱風來襲,且堰塞湖問題未解,災民雖然擔心卻無能為力,只能先備好撤離所需物品,加強清溝並在家門口堆置沙包,盼這次風災不要造成太大的災難。
受鳳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中央氣象署預計將發布海上及陸上颱風警報,為確保遊客安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宣布,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含鳩之澤溫泉區)將自10日下午2時起預警性休園,並同步封閉園區內八條自然步道。
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近日成了「黃喉貂樂園」!今(9日)一隻活潑的黃喉貂在翠峰湖第一停車場,被發現兩度從貨車副駕車窗的縫隙鑽進車內,疑似聞到食物氣味前來覓食,調皮舉動全被拍下,萌樣曝光後讓網友直呼「太可愛」、「大膽貂民要開車啦!」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威脅還未解除,眼見鳳凰颱風來勢洶洶,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恐帶給東部山區極為可觀的雨量。花蓮縣政府今天上午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通報,堰塞湖警戒值已達黃色警戒,立即通知下游光復、鳳林及萬榮等3鄉鎮公所啟動預防性疏散撤離及收容避難前置作業。
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威脅仍未解除,林保署今預測,若大雨持續恐出現崩塌,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已將模擬警戒範圍提給花蓮縣府,縣府則匡列出2720個門牌,為預防性撤離作準備;光復鄉公所表示,只要上次水淹超過1.5公尺民宅,就算有2樓也要強制撤離。
鳳凰颱風下周將侵襲台灣,下周一、二(10、11日)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將為北部及東半部帶來大量降雨,中央氣象署預估東部山區雨量達500至800毫米。對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評估,最嚴重的模擬情況是雨量800毫米時,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一旦發生預估在24小時內潰決,林保署今已將模擬的警戒範圍交給花蓮縣府,讓地方作為撤離的參考依據。
台灣狐蝠為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花蓮是本島唯一有穩定族群、能長期觀察的城市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委託專家學者完成「花蓮地區台灣狐蝠族群監測與棲地利用」研究,記錄到花蓮的台灣狐蝠有166隻,數量穩定成長,顯示花蓮市區綠帶環境能提供棲息與覓食條件。
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於7日至9日「大溪工藝週」熱鬧展開,第2屆「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成果同步登場,匯聚國際設計大師、日本工藝城鎮代表與在地職人的跨國盛會,展現大溪從百年木工藝出發「用工藝與世界交朋友」的具體行動。「人類文明史上的木藝復興時代」,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木藝對桃園、大溪別具意義,經過設計重新定義賦予全新生命。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7日(星期五)至11月10日(星期一)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農業部以永續精神設立「農遊館」及「國家森林館」,運用「土地到生活的100%永續行動」及「山林製造」策展主題,透過精彩活動體驗及遊程商品行銷,邀請民眾體驗大自然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魅力,為國民旅遊旅遊注入永續行動力。
台北市立動物園迎來石虎新居民「捲心餅」、「平平」和「阿給」,園方表示,3位新成員都來自和農業部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合作的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是經過評估後不適合野放而收容的石虎,也是建立石虎域外保育族群的重要成員,更各自有著不同的背景故事。
台灣狐蝠為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花蓮、綠島、龜山島可見其蹤跡,其中花蓮的狐蝠族群相當特別,與人類生活區域高度重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完成「花蓮地區台灣狐蝠族群監測與棲地利用」研究,花蓮狐蝠約有166隻,呈穩定成長,顯示花蓮市區綠帶環境已能提供穩定的棲息與覓食條件。
為強化第一線人員處理台灣黑熊衝突的應變能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昨(6)日在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舉辦「台灣黑熊救援演練及衝突管理課程」,邀集分署同仁、社區巡護與驅趕隊、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及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等近60人參與,透過模擬各種人熊衝突情境,強化從通報、救援、驅離等多項實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