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嫚嫚營養師的搜尋結果,共18筆
鳳梨中含有鳳梨酵素有助消化。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分享有位70歲婦人,有萎縮性胃炎,胃酸不足,吃肉即感到腹脹,讓她不敢吃肉、日益消瘦,他建議婦人烹調肉類時加入鳳梨,或於餐後吃鳳梨,婦人照做後,消化不良情況即獲得改善。營養師陳嫚羚則提醒擔心吃鳳梨會咬舌頭者,可將鳳梨泡點鹽水。
愛吃麵小心吃進過多鹽份。營養師陳嫚羚表示,我們平時常吃的麥製麵,製程中都會加入鹽,都像是吃一小撮、約100克的白麵線,鈉含量高達2874毫克,比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天鈉攝上限2400毫克還來的高,長期攝入高鈉食品,容易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肌梗塞、中風。
有些人怕胖,會改喝0卡或低卡的甜味飲料,對此,營養師陳嫚羚指出,有研究發現,每天喝超過250 ml的0卡或低卡的甜味飲料,反而增加7%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喝的越多,風險越大,研判是因這類飲料中含有代糖,若長期攝取,還可能增加胰島素阻抗和血糖調節問題。
想要減重除少吃多動外,營養師嫚嫚表示,調整飲食習慣,對體重控制也是有幫助的,如果進食速度快、咀嚼次數少與愛吃重口味食物,平均容易多攝取200至300大卡熱量,不利體重控制,建議每餐進食時間大於20分鐘,可避免吃進過量食物。
現今健康飲食當道,不少民眾飲食習慣會多以素食為主,甚至是全素。不過也有許多民眾不解,為何都吃素了還罹患與飲食高度相關的大腸癌?
運動後吃會發胖嗎?營養師陳嫚羚表示,運動後吃東西不容易變胖,但要把握運動後半小時的黃金時間,此時進食有助於體力恢復和修復肌肉,但若是運動後2個小時後再吃,就沒有辦法達到這種效益了。
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順暢、幫助養生,不過也有人吃了照樣便秘,甚至出現腹脹、腹痛等情況。嫚嫚營養師指出膳食纖維的好處,以及相關影響的關鍵,並教大家怎麼吃更有助排便、更養生!
近日網路瘋傳「炸馬桶特調」超級解便,爆紅起於全家便利商店的綠拿鐵及無糖優酪乳,兩飲品加在一起據傳有人喝半杯就超有感,如名把馬桶炸的「咪咪茂茂」。不過為什麼會這麼有感?為什麼有人喝了沒用?有其他替代方案嗎?嫚嫚營養師一一解惑!
夜市小吃、鹹水雞、許多料理當中常見的杏鮑菇,口感扎實、別具風味,是台灣常見的食材之一。不過雖然常見,但其營養價值不容小覷。嫚嫚營養師指出其營養、好處,也提醒養生的關鍵之道!
豆漿是許多人喜愛的飲品,能為健康帶來許多正面影響,而其又可分成黑、白豆漿,到底差異在哪?對此,營養師陳嫚羚指出,不論是哪款豆漿,大部分的基本營養素都差不多,皆能提供優質蛋白質,不過,黑豆特色是,維生素A含量為黃豆40倍,它的皮也含花青素,具抗氧化力。此外她提醒,每天豆漿喝1~2杯即可,喝多容易脹氣、腹痛。
食用堅果能為健康帶來不少好處,其中核桃是許多人較為熟悉的堅果之一。對此,營養師陳嫚羚指出,核桃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具增進皮膚健康、調節血中膽固醇、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皆有正面影響,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抗老食物」。不過,她也提醒,核桃應放在冷藏保存,以免容易有黴菌孳生;此外,要適量攝取,多吃並不會有更多益處。
過年期間飲食放縱在所難免,然而,營養師陳嫚羚引述國外研究指出,突然的飲食變化會造成黏膜防禦及全身免疫系統短暫失靈,可能增加外來菌感染機會,不可不慎。若想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她建議吃大餐時,可先多吃蔬菜,藉由攝取足夠纖維量,來維持腸道健康及免疫力,還有助於控制熱量,值得好好實踐。
許多人都有吃零食的習慣,尤其當壓力來臨時,其更成為一種紓壓的管道。對此,營養師陳嫚羚表示,多數零食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所組成,而這也是引起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危險因子;但若以堅果來取代,就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且它還是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E等營養素的豐富來源,值得每日攝取。
每當寒流來襲,許多人都會喝黑咖啡來暖身,不過,營養師陳嫚羚指出,這並非很好的選擇,關鍵在於咖啡因會導致血管收縮,反而讓手腳更冰冷,建議可加入肉桂粉,有助身體產熱、提高體溫。除此,她還分享4款驅寒飲品,包括紅茶、薑汁鮮奶、熱可可及桂圓紅棗茶,不僅暖身又對健康有正面影響。
正值寒冷冬天,許多人都喜歡吃辣來暖身,尤其是麻辣鍋更是不少老饕的最愛。對此,營養師陳嫚羚引述一項收集超過18萬人的薈萃分析研究發現,吃辛辣食物可能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但卻會增加肥胖等風險。因此,她建議想做體重控制者,最好先避免重口味和辛辣食物。
只要講到痛風,許多人都會想到尿酸過高,且認為吃香菇會升高尿酸。對此,營養師陳嫚羚表示,實際上高尿酸族群中,約9成都不會引起痛風;反而要注意的是,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風險。除此,她還提到,最新研究指出,菇類攝取量與高尿酸血症較低風險有關。至於真正易讓尿酸提高的食物是,肉類、海鮮、含果糖飲料及酒精。
一般民眾吃飽飯後常見「飽睏」的現象,雖說常見,不過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這現象其實也可能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徵兆。改善飯後想睡覺、預防糖尿病,嫚嫚營養師建議可簡單的調整飲食,對於生活和健康也都更有幫助。
早餐可說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但幾點吃對健康影響甚鉅。對此,營養師陳嫚羚引述一項超過10萬人、平均追蹤7年的研究指出,早上8點前吃早餐者,與超過9點吃的人相比,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近6成。此外,她還提到,先前有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族群,對於血糖、血脂、體重控制等方面,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足見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