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長輩在生活上常會出現問題,但只要稍微引導,他們也能完成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慈濟科技大學日前便攜手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玠鈞,一同舉辦「健康午餐動手做」的課程,透過療癒性烹調活動設計,讓失智長輩改善情緒、動力等相關問題。

課程設計的料理的是長輩們相當陌生的西式套餐,讓他們直呼:「我又不是牛,為什麼要吃草?呷這些甘會飽?」當失智長輩看到西式套餐菜單的馬鈴薯沙拉、番茄貝殼義大利麵、焗烤白菜、南瓜濃湯、涼拌菠菜等,忍不住皺眉搖頭,因為以務農為主的阿公阿嬤始終認為,要吃米飯才有力氣。

不過,當長輩嘗試喝了一口南瓜濃湯後,發現其滋味入口綿密且濃厚香醇,吃驚表示:「這個金黃色的湯,怎麼這麼香!正港有好喝喔!」但另一道番茄貝殼義大利麵長輩們接受度就沒有這麼好,儘管麵體外型小巧可愛頗受好評,但微酸的口感卻被打了回票說「毋好呷」。

王玠鈞協助阿嬤烹煮南瓜濃湯。(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王玠鈞協助阿嬤烹煮南瓜濃湯。(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職能治療師王玠鈞表示,療癒性烹調活動設計,有助於改善失智長輩的情緒、動力、認知刺激等,尤其從中式餐點到西式料理,再從單一菜色(如水餃)升格至套餐,就是為了提升阿公阿嬤的執行功能,既可以緩解認知功能退化,也能刺激五種感官,活絡身體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

阿嬤表示,花椰菜梗削薄也可入菜,堅持不浪費任何食材。(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阿嬤表示,花椰菜梗削薄也可入菜,堅持不浪費任何食材。(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王玠鈞指出,本次料理必備的九層塔是阿公特地買了菜苗、肥料,親手種在慈濟科技大學的菜園,還天天澆水、除草及施肥。所以這不只是一堂單純的料理課程,更是最大化運用長輩最熟悉的領域,連結過去的生活經驗,鼓勵老人家積極參與和互動。

阿公買了九層塔苗,天天澆水施肥,還能為料理加菜添味。(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阿公買了九層塔苗,天天澆水施肥,還能為料理加菜添味。(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王玠鈞提到,善用長輩熟悉的食材來做變化,像是阿嬤家裡種的南瓜,變身為南瓜濃湯,就比較容易吸引老人家嘗試。他也補充,有時候失智長輩會挑食,是因為對顏色的辨識度變弱,一旦顏色較黯淡或偏黑,就誤以為食物壞掉了,所以要盡量選擇並混搭多種且鮮艷的食材來擺盤。果不其然,四菜一湯的西式套餐,老人家不但全部吃光光,還忍不住一再「續碗」,可說是大成功!

阿公阿嬤津津有味的品嘗西式套餐。(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阿公阿嬤津津有味的品嘗西式套餐。(照片/慈濟科技大學提供)

長期照護研究所長宋惠娟表示,雖然失智長輩的認知功能漸漸退化,但是久遠的記憶和技能都是熟悉的,許多阿公阿嬤拿刀、切菜、煮菜依舊很在行,只要多點耐心的協助和引導,老人家有機會多接觸熟悉的事物,維持現有的能力,也可以延緩失能和失智。

#失智 #長輩 #慈濟科大 #治療 #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