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今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將重新對伊朗實施最高層級的貿易制裁,包括禁止伊朗兌換美金、禁止伊朗能源與石化產品出口、懲罰投資伊朗或與伊朗進行商業往來的企業與銀行、凍結伊朗海外資產等,給予90或180天的緩衝期。
伊朗在2003年宣布成功提煉出濃縮鈾,取得製造核彈的入場券,並躍居當時國際核八強之一,隨即因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面臨聯合國及美、歐多項制裁。經過漫長談判,伊朗在2015年與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及德國簽署協議,同意在2030年前自主限制濃縮鈾的提煉濃度、減少低濃度濃縮鈾庫存與離心機數量,並開放核能基地供國際原能總署檢查等,藉以交換國際解除對伊朗的經貿制裁,並解凍海外資產,此協議被視為當時歐巴馬總統的一大外交成就。
川普批評伊朗核協議「在核心問題上存在缺陷」,抨擊該協議只能暫時限制伊朗的核武進程(2030年後即失效),且未附加限制伊朗發展彈道飛彈技術(投射核武的能力也是發展核威嚇的另一關鍵)。此外,伊朗至今仍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煽動區域動亂,過於寬容的談判應對,只會讓美國的對外政策自失立場。
伊朗是特殊的政教合一國家,神權至上,領導權威是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民選總統只是宗教領袖的執行者,權力十分有限。什葉派與伊斯蘭教最大支派─遜尼派的主要區別不在於教義解釋,而是對穆罕默德「真正接班人」的認知不同,彼此間有長久累積的歷史恩怨。伊朗曾是中東唯一的什葉派國家,面臨鄰近遜尼派國家的壓迫。但其追求「伊斯蘭復興」,在伊拉克海珊政權垮台後,伊朗透過教士已能指揮伊拉克民間;所支持的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雖被抨擊使用化武殘殺平民,但原本搖搖欲墜的局勢已逐漸穩定;另協助訓練的黎巴嫩真主黨勢力日漸強盛,已進入執政聯盟;此4國成為同盟,伊朗並援助葉門叛軍對抗沙國及美國支持的政府軍。
伊朗影響力擴增對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而言有如芒刺在背,沙國多次譴責伊朗背後支持葉門叛軍的恐怖行動,並處決知名什葉派教士,與伊朗斷交,逼迫黎巴嫩總理下台。以色列指控伊朗暗中發展核武,近來並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駐軍發動飛彈攻擊,摧毀對真主黨的武器補給。
伊朗的人口超過8,000萬人,經濟實力號稱中東之虎。2017年GDP達4,300億美元,居全球第27位,在中東地區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繼2016年經濟成長率達到驚人的12.5%後,2017年為4.28%,通膨亦為26年來首次由雙位數降至9%,可見解除經濟制裁對伊朗的效益巨大。
許多歐洲企業自解除經濟制裁後開始進入伊朗市場,包括空中巴士與2家航空公司簽訂超過100架飛機的銷售合約、福斯已在境內開始銷售汽車、戴姆勒銷售卡車、西門子將協助改善鐵路系統、道達爾集團(Total)與中國石油公司攜手開發南帕爾斯天然氣田、法國雅高(Accor)飯店集團開設第一家國際連鎖飯店、英國航空及德國漢莎航空恢復直航等。美國則有波音公司預定銷售飛機予伊朗航空、奇異公司獲得數百萬美元機械零件及天然氣電廠設備訂單等。宣布制裁後歐盟國家尋求在伊朗投資的歐盟企業能得到美國豁免,但已遭美國拒絕,目前歐商已開始撤離。
聯合國核武監督機構表示,自協議生效以來,伊朗一直遵守協議,減少鈾儲存的數量。歐盟認為此協議對歐洲的安全仍有幫助,期望能朝擴大規範,例如涵蓋彈道飛彈的方向進行修改,但不希望此協議破局。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勸川普勿放棄伊核協議,「如此將開啟『潘朵拉的盒子』,戰爭將隨之而起。」
基於伊朗宗教領袖強硬及反美的態度,伊朗願意讓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伊朗仍獲俄國與中國的支持,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已表明不會理睬美國的貿易制裁措施,將繼續向伊朗購買原油。歐盟的態度可能是一大關鍵,伊朗表示,只要歐洲保證會繼續給予經濟上便利,才會履行協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