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台灣紡織製鞋族群營運享有三大順風:品牌與零售商訂單重新分配、對庫存控管更嚴格,加上供應端整合,完全能抵禦貿易戰造成的情緒干擾,一口氣將百和(9938)由「劣於大盤」跳升至「優於大盤」,推測合理股價更由45元翻倍拉上100元。

摩根士丹利證券非科技產業分析師程世維不只翻多百和,對儒鴻、聚陽、豐泰的推測合理股價估值亦全數上調,來到500、255與270元,形成對台灣衣鞋四強全面樂觀榮景;在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紡織製鞋OEM研究範圍中,百和也躍居看好度之冠,與上檔空間超過二成的儒鴻分庭抗禮。

貿易戰愈演愈烈,市場對終端需求難免有所憂慮,但程世維認為,市場明顯低估了紡織製鞋業的結構動能轉佳,值得留意的是,愈來愈多新產品採用輕量級布料、彈性紗線設計,不少服裝與鞋類也採用半透明新材料,這些趨勢均有利具備強大研發能力的OEM廠,且有助供應端整合(因較小、較新的進入者無法滿足品牌廠需求),在台系四強中,以百和、儒鴻為產業佼佼者。

摩根士丹利先前對百和持保守觀點,主要是擔心品牌客戶對交期縮短要求等因素,恐壓抑百和毛利率,不過,百和持續研發產品線,為客戶提供加值服務,包括半透明材質已獲得Nike採用,其一片式布料能同步應用在衣服與鞋子上,創造優勢產業地位。

就評價面來看,基於百和今、明年每股純益都將年增一成,目前股價只相當於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獲利加總的14.3倍本益比,相較於前波產業循環高點的14~29倍(2015年中~2017年),目前還折價33%,極具投資吸引力。

儒鴻是大摩另一高度看好企業,其核心布料研發能力、提供客戶的成熟解決方案,有助儒鴻奪下更多高單位售價與高毛利的訂單,擴張客戶組成,而且儒鴻產能遍布越南、柬埔寨、台灣與非洲的賴索托。外資估算,儒鴻2019~2021年每股純益分別是17.55、20.2、22.2元,連續交出雙位數增幅。

有了產業結構變革的大優勢保護,程世維認為,就算最保守悲觀假設需求受到貿易戰衝擊而衰退,主要紡織製鞋OEM廠也不致落入2016~2017年的衰退窘況。

#客戶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