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縣販售的豬肉、內臟、加工品必須揭露原產地!雲林縣議會2日三讀通過《雲林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自治條例》修正案,產地未標示、或標示不實都開罰,藉以讓民眾確認買的是正港台灣豬肉。
0瘦肉精聯盟 356店家加入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乙型受體素(含萊克多巴胺)在台灣是禁藥,畜產品不得檢出,較容易控管;雲林縣府籌組的「0瘦肉精聯盟」,已有356家畜牧場與店家加入,會員持續增加中,藉此做出市場區隔。
張麗善表示,「進口豬肉」可能含有萊克多巴胺,縣府為做到務實控管,自治條例修正案規範明確標示原料產地,未標示者就依《食安法》開罰3萬元至300萬元、標示不實者罰4萬元至400萬元。
她說,因應明年1月1日萊豬進口,縣府會積極輔導肉品進口商揭露原產地,若心存僥倖規避,就以自治條例開罰。
外國豬肉製品 推專區販售
民眾擔心加工品會有國產肉與萊豬混充之事,張麗善說,無論台灣豬肉、外國豬肉都必須標示產地,若標榜是台灣豬肉食材,卻驗出瘦肉精,除了重罰還會公告禁止在雲林縣販售;外國豬肉製品必須標示原產地,衛生局會輔導零售業者成立專區販售,達到資訊透明。
雲林縣衛生局最初提的自治條例修正案版本是禁止外國豬肉驗出萊克多巴胺,罰則訂為5萬元到10萬元;但隨此類自治條例可能被宣告無效機率大增,衛生局從管制「產地標示」下手,2日獲縣議會支持三讀通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