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藻礁」公投連署獲得廣大迴響,民進黨又把「馬維拉」搬出來,說觀塘三接站是馬政府時期核定云云,要把單純的環保議題,操作成藍綠對決。

首先民進黨又玩了話術,觀塘三接站在馬政府時期,只有核定中油內部的預算編列,並沒有通過環評,距離定案還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2018年,如果不是民進黨強力介入環評大會,逼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翻轉專案小組建議的「退回主管機關」結論,觀塘三接站根本不會過關。

民進黨破壞環評制度,這也能怪馬英九?拉馬英九背書,反而更凸顯2011年的「國光石化」案,馬蔡行事風格的不同。國光石化是2005年蘇貞昌當行政院長時,「大投資,大溫暖」的計畫之一,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也曾經因為國光石化案環評冗長,直接對環保署開炮。

但等到馬政府要繼續執行的時候,蔡英文、蘇貞昌卻180度大變臉,表態反對國光石化,還呼籲馬英九要「懸崖勒馬」,中止這個自己過去推動的案子。2011年蘇貞昌說:「民進黨曾推動石化建廠,但地球氣候改變、生態改變、產業改變…,國光石化建廠案似乎應更嚴肅思考」;蔡英文也展現文青風:「這個國家要做個選擇,是要一個乾淨的台灣,還是充滿汙染、很多危險的台灣?」

最後,馬英九也聽取蔡英文、蘇貞昌的意見,中止國光石化案。對比今天的觀塘三接站,顯然馬英九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民進黨與民意砥觸時,總認為民意是錯的,人民在扯政府後腿,而自己是永遠的正確。現在,核能變成民進黨破壞環境的遮羞布,中火空汙,「不然你要用核電嗎?」;破壞觀塘藻礁,「不然你要用核電嗎?」非核家園,原來是這樣的不缺電法。

其實環團並不認同,「破壞藻礁」與「核電」必須二選一,但就算民進黨所言為真,也表示「非核家園」有許多當初沒有講明的代價。重啟核四能取代中火一半的燃煤機組;再加上核一二三延役,中火、興達、大林的燃煤機組都可以完全除役;以核能來取代燃煤發電,不蓋三接站根本不是問題。

天然氣發電的碳排量大約是燃煤的一半,因應氣候變遷,美國總統拜登主張以再生能源及核電取代燃煤、天然氣發電,讓整個美國在2035年達到「發電零碳排」;民進黨卻是反過來,要以燃煤、天然氣來取代核能,違背低碳趨勢。

再退一萬步,行政院說三接站若改到台北港,時程將延遲11年,這也就是說只要核一、核二延役11年,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難道7600年的藻礁,不值得這11年嗎?

非核、滅煤、零排碳,最好是能三管齊下一次到位;若做不到,由公投排定先後順序,也是彰顯民主價值的作法。民進黨應該跟民意站在一起,樂見藻礁公投的成案。(作者為野台製作人)

#蘇貞昌 #藻礁 #蔡英文 #馬英 #國光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