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海輕軌第二期藍海線工程規畫行經淡水水岸,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質疑,有108年歷史的淡水渡船頭燈塔恐因工程遭受破壞,日前已提報為文化資產爭取保留;捷運局回應,燈塔若涉及文資保存會依程序辦理,金色水岸寬度為15米,燈塔路段為11.4米可供輕軌通行,設計階段將評估移設可能。
淡水金色水岸渡船頭旁有座高約13米,興建至今超過百年,雖燈塔引導船隻入港功能被取代,燈塔仍被視為重要地標;新北市捷運局推動淡海輕軌第二期藍海線,18日會勘釐清燈杆權屬,遭「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質疑未通知文化局,不尊重文化。
反輕軌進老街水岸行動聯盟指出,高約13米渡船頭紅光燈杆,與淡水鼻頭街山崙另一座綠光燈桿,共同引導船隻出港與返航,鼻頭街綠光燈桿早已拆除,目前僅存渡船頭燈杆見證淡水港口歷史發展,已提報文化資產,爭取原地保留。
捷運局表示,燈塔目前非公告歷史建物或古蹟,會勘是為確認路線沿線設施權屬,基本設計階段時,會辦理文化資產調查,民眾提報文資部分,若涉及保存會依程序辦理;此外,金色水岸寬度15米,但燈杆路段僅須留11.4米,可供輕軌通行,設計階段會釐清維管權屬及功能再評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