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環保葬法逐漸被大眾接受!嘉義市立殯葬管理所去年啟用的樹葬區,第1期規畫168個葬位,不到1年就已葬滿,目前已規畫第2期葬位;另外,嘉義縣中埔鄉先賢紀念園區是縣內第3個具有環保葬區的公共造產,適逢清明節,葬區可見一束束的鮮花,還有民眾帶著玻璃珠、公仔等,精心為先人布置家園,充分表達「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隨著現代人觀念改變及禁葬等規範,選擇土葬的人愈來愈少。嘉市殯葬所所長盧春霖指出,為響應近年的多元環保葬政策,去年4月24日啟用樹葬區後,迄今仍未滿1年;根據民間習俗,親人過世後第1年遇到的首次清明節,需在清明前擇1日祭拜,因此這裡樹葬區的家屬,今年大多數都在清明前拜完,現在部分葬位還留有一束束的鮮花。
骨灰回歸大地 永續循環
盧春霖說,環保葬法與傳統禮俗儀節的最大差別,在骨灰處理的部分,讓骨灰回歸成為土地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此外,相較傳統土葬或骨灰塔葬,環保葬不僅花費少,且對地狹人稠的台灣,還能將土地循環利用。
布置先人家園 另類掃墓
盧春霖指出,為往生者選擇樹葬的家屬,以信仰佛教、基督教居多,因為這些宗教不僅接受度較高;另外,也有人可能考量經濟或減少繁複祭祀而採用樹葬;去年啟用的樹葬區,第1期規畫168個葬位,大約11個月內就已葬滿,目前已著手規畫第2期葬位,預計將有322個葬位以滿足需求。
嘉義縣中埔鄉公所推行綠色殯葬,先賢紀念園區4年前啟用後,除了有骨灰塔葬,還開闢樹葬及花葬服務。
園區工作人員表示,有別於傳統習俗上的供品,清明掃墓時,曾看過環保葬的家屬,拿著玻璃珠、玩具、娃娃、抽抽樂等物品布置先人家園,甚至還有人將香菸、檳榔、燒酒瓶子等放在葬位旁,再依照不同信仰方式來緬懷先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