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眾矚目的旅遊泡泡變成乏人問津的旅遊泡沫,「台帛旅遊泡泡」熱潮退燒正是「呷緊弄破碗」的結果。
此事的本質與出發點都是好的,旅遊業者也樂觀其成,期盼開出紅盤之後,可以帶動其他旅遊市場。無奈的是,儘管宣傳力道十足,但配套不足、作業不及、成本報價偏高、行程限制多,尤其過於嚴格的自主管理措施,都導致美麗的泡泡最後只變成幻影。政府應記取此次的教訓,未來再和他國洽談旅遊泡泡時不可再重蹈覆轍。
旅遊的目的就是為了放鬆,且觀光屬於自由開放的市場,若有過多外力的介入,勢必會有反效果。旅客為出個國,於3天前先要花500元,拿健保卡接受公會查核是否符合出國條件,出發前4個小時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回國後又要接受5+9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而這些規範已不是旅行社業者能夠承擔的,導致後來旅行社採取退出、取消出團的止血自保策略。
旅遊泡泡成了旅遊泡沫,廣大的旅遊業者及民眾都希望政府給個說法。連帛琉官方都很納悶不解,當時被政府及民間認為是一個成功的旅遊泡泡,如今為何會走不下去?
據個人了解,當時我方曾對帛琉各地方景點及7成容納量的管控方式表達不認同的看法,帛琉總統惠恕仁返國後即刻要求配合的各單位放寬,包括原本防疫措施作業費用的500元都一併取消,已展現十足的誠意。
而我們呢?華航降了票價,衛福部也放寬自主健康管理,但遊客最介意的是返國後還有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在家一人一室、出門不能搭大眾運輸工具、不能聚餐、不能聚會及不能去醫院等,還要做一次自費核酸檢測。種種的管控過多,當時政府說實施後會做滾動式管理,結果卻沒有對我們的邦交國給予實質誠意的配合支持。
事實上,帛琉本來就不是國人出國旅遊的主要目的地,政府推動台帛旅遊泡泡是為了幫助旅遊觀光業者,也能趁機宣傳台灣的防疫成績。但整件事的操作證明操之過急,再怎麼好的泡泡都會被吹破。尤其是各單位的協調不足,繁複的程序都會讓旅客卻步,政府必須將台帛旅遊泡泡的推動成敗,當成後疫情時代推動旅遊措施的重要參考。
依個人多年的旅遊業經驗建議政府,有些繁瑣的程序都可省略,如旅行社業者可先讓旅客填寫切結書,省去出發前的查核作業,待旅客到機場篩檢前再一併查核;旅客返國之後的14天自主健康管理,可以考量帛琉無確診個案,且逾半數民眾都已施打疫苗,建議國人自帛琉返台3到5天內自費篩檢,若結果為陰性就可不須再自主管理,若有確診病例此項措施即可停止,這些作法並不困難。
觀光的主體是旅客,政府要站在「人」的角度思考,而非只想著政治、宣傳。曾被政府誇稱為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推動的旅遊泡泡,如今呢?但願不是第一個失敗的旅遊泡泡。期盼政府多加油了!
(作者為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