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紙經營海上供應鏈熟練,從原物料進口到原紙出口,一年有高達25條船進入花蓮港裝卸貨,使用卡車更高達數萬車次,是散裝航運大客戶,與日本、台灣、新加坡等地船公司都有簽約,過去甚至有自有船舶兩艘及卡車車隊。
黃鯤雄指出,華紙供應鏈複雜多元,任何一個環節出事都可能造成產線斷鏈;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華紙橫跨森林、農業、化工、製漿、造紙等製造業,產品再銷往食衣住行產業,沒有一個人懂全部,需靠一個大平台經營一個供應鏈,採團隊作業。
成立53年的華紙,永遠緊盯產業變化做出必要回應,從漿紙、文化用紙,做到食安用紙、3C光電用紙等,在2020年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組織改造,購入觀音廠,正式宣示轉型為漿紙纖維應用商,進軍特殊材料產業,主打非塑食安紙攻全球市場,在花蓮廠與觀音廠擴增產線並加碼研發,持續拓展非塑產品終端應用。
黃鯤雄強調,華紙轉型是不歸路,既為了求生存,也是要永續。紙業以林木纖維為材料,本來就是循環經濟產業,抓住全球限塑減碳商機,持續發展以紙代塑商品翻轉市場,並躋身碳中和、全循環的領先群。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