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0月3日這一天讓我們有機會能回顧過去。31年前,兩德統一了。統一前的幾十年裡,兩德之間充斥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兩德還有機會統一的信念不斷減少。1985年前蘇聯戈巴契夫的全面改革措施所引起的推動力,最後促成了東德的和平革命。
事實證明兩德長期統一的過程比預期還要困難,雖然前西德與前東德的人都說相同的語言,共同擁有悠久且豐富的文化。東西德分裂的這些年確實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痕跡。不過,還好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前,兩德之間的民眾與官方連絡及接觸就十分頻繁,同時兩德也在彼此境內分別設立代表處,甚至雙方可以收視對方的電視節目。儘管有許多困難,這樣頻繁的接觸卻讓兩德能持續交流,進而相互瞭解,解決共同的問題,這點在圍牆倒塌後,對於兩德重新相處幫助很多。
東德的人民最終選擇了自由與民主的生活,如同西德人民早已認為稀鬆平常的生活。幾乎與此同時,在1980年代下半葉,台灣人民也為民主而奮鬥。這歷史上的平行事件奠定了彼此緊密關係的一項基礎,從政治的對話、各種產業的貿易與投資,延伸至交換學生計畫。
我感到很遺憾的是,新冠疫情阻礙了這樣的發展。當然,我們從中也學習到如何與限制相處並開拓新的道路,視訊會議讓彼此能繼續保持聯絡,像是近期舉辦的台德能源轉型論壇以及台德司法論壇。同樣重要的還包含在新冠疫情的條件下,仍有大量的台灣學生到德國留學。
這些學生體現了我們所有人的願望:人們能再次面對面往來。像是大學生在校園裡需要演講廳上課、企業需要專業技術,進而從國外尋找專家,政治人物需要面對面的對話機會。今年9月26日德國選出新的國會。我們希望新的國會議員不久也有機會能親自造訪台灣、瞭解這裡的發展及討論雙方未來關係的延續。
德國已關注到台灣如何在新冠疫情威脅下處理挑戰而堪稱典範,包含台灣在5月遭受第一波新冠病毒侵襲。此刻,我們應該要共同討論如何面對與克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種種挑戰。這也包含間接從新冠疫情衍生出來的挑戰:社會如何處理這種基本的改變?小型公司、大企業受到何種影響?學童居家遠端就學的家庭怎麼處理?另外,未來貿易關係與供應鏈應如何發展?我們身處在全球化的哪個位置?我們所有人都受惠於現在的密切相處與開放邊境。在我們能控制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威脅之下,這樣的趨勢是否還能繼續向前發展呢?或者質疑全球化的聲浪是否增強了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我們感興趣的,我很期待能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密切的討論。(本文作者為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Dr. Jorg Polster)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