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全台歷經百年大旱,連帶影響農業供水吃緊,桃竹苗地區1期稻作因此休耕,5月底鋒面帶來降雨水情變好,2期稻作也在降雨後恢復耕作,目前桃園以及新竹2期稻已陸續收成。北區水資源局指出,目前北部、中部水庫蓄水量相對穩定,但氣象局預估到2022年春天可能有弱聖嬰現象,仍要珍惜水資源。
北水局副局長郭耀程指出,桃園、新竹兩地2期稻作稻田已陸續收成,部分新竹地區農田,因為整田插秧較晚,收成較慢,但最慢預估可在12月上旬收割完成。而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台灣地區面臨百年大旱,今年整個桃竹地區1期作,除桃園第3灌區有供灌外,其餘均停灌休耕,到了下半年水情大為好轉,讓桃園石門水庫及新竹頭前溪灌區合計約3萬5000公頃2期稻作,均自今年7月中旬整田插秧。
他表示,在抗旱期間政府各水利單位謹慎管控水源,農民也全力配合節水灌溉,使桃竹2期稻作全數順利完成供灌,水利圳路也開始年度歲休,準備面對明年春天的期作供灌。
郭耀程說,目前石門水庫蓄水率接近滿庫,寶山、寶二水庫蓄水率在85%以上,都較往年水情好也相對穩定,但是依據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天之間恐仍有弱聖嬰現象,考量氣候變遷及降雨不確定性,北水局仍將密切監控水情及做好穩定供水的工作,同時也呼籲目前已進入枯水期,希望民眾把節水當生活常態,好好珍惜每1滴水資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