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傳出今年底縣市首長選舉的布局中,沙盤推演的人選包括衛福部長陳時中問鼎台北市長、經濟部長王美花參選彰化縣長、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角逐雲林縣長,而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則將挑戰台中市長。值得觀察的是,這些人選在面對進一步詢問其意願時,除了陳時中一開始表示「不排斥」,後又改口稱「現在沒有資格分心去思考」外,其他人既無「當仁不讓」的氣魄,也無人表現出願接受黨安排參戰的責任心。
民進黨會挑選內閣首長返鄉或下鄉參選地方首長,看中的是其執政績效與全國性知名度,較易以良好的聲望贏得選民的支持。然而,目前被放出風聲的這幾位政務官,推動政務的能力和聲望早已被「殺盤」,此際被高調推上選戰的「沙盤」演出,不無可能只是表演一齣內閣將微幅調整的前奏曲。
在這些被拿出來試風向的人選之中,陳時中應是民進黨高層真正屬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候選人,而且他也應該早有濃厚的興趣與企圖,只是礙於目前尚身兼中央防疫指揮官,暫時難以公開且明確地表達志向。新冠疫情雖讓陳時中累積了參選的政治資本,但也因蔡政府過度吹噓他指揮防疫的功勞,「造神化」的結果,使他在疫情未結束前無法表明將另謀他就。
事實上,台灣人民對防疫具有高度的警覺性,使得防疫事半功倍,收割防疫成果的陳時中也因此贏得超高人氣。不過,自從去年4月下旬疫情大爆發後,超前部署的防疫神話接連被戳破,常以威權懾人的陳時中就落下神壇了;之後更傳出他無罩K歌的影片,讓社會對他喜愛交際應酬的政治習性印象深刻。
陳時中7日接受專訪時首度表態不排斥選舉,引發防疫指揮官可能落跑的疑慮,8日他馬上改口說,與其說是表態要選舉,不如說表態不選舉,「在防疫沒有成功」和「政務沒有告一段落」前,他絕對不會有其他思考。但這些說法其實都可由陳時中或蔡政府來定義與操作。例如,指揮中心一級開設時是由行政院長指定指揮官人選,目前雖是陳時中,但行政院長隨時都可以換指揮官的。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陳時中一直擔任防疫指揮官,讓他有了極大的舞台可表現,這點民進黨自然想做最大的利用。而他也很懂得蔡政府的執政文化,對非民進黨籍的縣市長經常投射懾人的「綠光」,給予差別待遇,自然深獲綠營高層歡心。而他防疫宣導常以「守護台灣」或「台灣金牌」為主軸,而非人民健康,類似這種只高舉「意識流」的民粹政務首長,或許是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重要條件,但是否適合擔任台北市長,相信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中央政務首長參選地方民選首長的現象,是台灣在所謂全面民主化後的特色,因選舉至上導致政治人才反向歷練與趨向民粹化。但如果政務官都一心二用,政務怎麼可能做得好,而這更凸顯蔡政府一切為選舉的思維,重政黨私利而輕人民,實不可取。
(作者為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