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如此資訊發達,卻又意見如此分歧」長居斯洛維尼亞已19年的台灣攝影師張雍,對於近日俄烏開戰有感地指出,以攝影者的角度,希望更多人能帶著好奇的眼睛貼近不同的觀點。
好奇的眼睛貼近原貌
每年會利用2、3月返台進行攝影工作坊的張雍,今年雖因疫情未能回台,但他更希望在疫情隔離、封閉之時,自己所關心的故鄉人,仍能透過不同的視窗看見世界,他認為「好奇的眼睛」是這個世代最必要的課題,「如果我所熟知的這些斯洛維尼亞的朋友,是這樣讓我看到,大家是以好奇的眼睛去收集故事、影像,那麼不同的觀點也許也可以透過好奇,更接近其原本樣貌。」
張雍總策畫的「2022學學線上攝影節」預計在4月底開跑,邀請19位活躍於斯洛維尼亞的攝影師、出版人、策展人共同參與。
張雍說:「台灣的攝影展不算多,且往往看到的是西方攝影師眼中的自己」但所謂「西方」,張雍探問:「我們能說出哪位俄羅斯或烏克蘭攝影師的名字?」
旅居斯洛維尼亞多年,張雍有感於東歐「農夫式的攝影」給自己帶來截然不同於台灣、美、日攝影的啟發:不浮誇、不華麗,卻能與故事朝夕相處地深耕自己所選的園地,一直以「故事蒐集」的角色自居的張雍,也視自己規畫的線上攝影節為一種責任,「讓有興趣的朋友,每周打開電腦,就像開了一扇窗,有位遠在斯洛維尼亞的朋友和你聊他們是如何蒐集故事的。」
走入難民堆琢磨故事
受邀參與攝影節中,與張雍同樣拍攝難民主題的攝影師馬泰.卜弗榭為例,張雍觀察他的攝影方式是選擇不用長鏡頭遠遠偷拍,而是直接混進難民堆裡,和難民聊天、對談,「我佩服的是他的耐性,尊重並與故事主角在一起,花那麼長的時間去琢磨、經營故事。」張雍也希望將這樣好奇的眼睛,介紹給台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