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侵入烏克蘭戰事進入膠著之時,中美元首指派的最高外交代表,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於14日在羅馬進行了7小時的會談。很明顯這個會談的唯一目的,就是部署緊接著於18日進行的今年拜習首度視訊會晤。
拜習兩人曾於去年11月16日進行過一次長達3個半小時的通話,雙方努力透過澄清底線與意圖,建立兩個「假朋友」激烈競爭中的「護欄」(guardrails)。習近平提出「三原則」與「四優先」,拜登也指出美方「四無」與「一有」(無意推翻中共體制、無意尋求軍事衝突、不以聯盟反中、不鼓勵台獨,有意願建設性管理競爭)。
但後來「抵制冬奧」、互控新疆或印地安人「種族滅絕」、新增陸企為制裁對象、「掏空一中」與「誠實地圖」等問題上繼續針鋒相對,關於降低關稅、緩和文教抵制、科技封鎖和印太軍事圍堵等問題上也毫無進展,證明「護欄」虛有其名,雙方根本是「準敵手」。
俄烏開戰後,北京在安理會與聯大兩度對美歐譴責俄羅斯案棄權。西方極限制裁俄國之際,全球信用卡業務規模最大的中國「銀聯卡」在俄國掀起辦卡風潮。沙烏地等近年與美國益加疏遠的海灣國家,更與石油大客戶中國商討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結算,推動「石油─元」(Petro-Yuan)新體制。2022年起,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占比已從2.7%增至3.2%,匯率持續上升,隱然更有實力提供俄國非軍事領域的後援。雖然以色列、印度也不參加強力制裁,但中國「後門」實力最強,又是包括美國、東協、歐盟等全球近120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若因北京放水而嚴行「連坐」,難保在期中選舉前,對景氣與通膨雪上加霜。
美國正是在這樣棘手的背景下推動拜習此輪會談。西媒與台媒雖多說這是「美國警告」中國開小門的嚴重後果,但這只是美方拉高姿態的說詞。楊、蘇羅馬會談不可能7小時都是中方在聽訓。如果是那樣,勢必演變成去年布林肯與楊潔箎阿拉斯加互嗆(trade brabs),換來楊二度反譏「沒有資格從實力與中國說話、中國不吃這一套。」後面的拜習視訊也不用安排,中俄恐更加靠近,後果嚴重。事實上雙方會晤後分別聲稱互動是「實質性」與「建設性」的,顯示主帥見面還有必要,也還有餘地。
目前分析顯示,美方開場時客氣地提及《上海公報》50周年,相較11月視訊峰會,應該是拜登回應蘇楊會裡中方質疑美方沒信用的答覆。但美方的保證只勉強取得中方「中立」的承諾,不使俄中過於靠近,不使「護欄」完全倒塌,但沒有得到北京新的關於制裁普丁的實質承諾。北京仍舊堅持按照自己認知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去「勸和促談」並提供人道援助,對俄「正常」貿易也不會停。而俄烏解決仍應本於「安全不可分割」的原則,「摒棄冷戰思維與陣營對抗」,這就等於是委婉重複冬奧之際《中俄聯合聲明》反對北約、AUKUS的立場。
中方除了堅持獨立自主應對俄烏問題,也似乎對美留了一個「交易」的巧門,就是提醒拜登北京很重視11月「四無」的承諾,警告華府如果一再失信,會有「顛覆性危險」。而且會議結束北京時間已晚,中方還迅速發出新聞稿以昭信。相比之下美國官方訊息很簡短,只說雙方團隊會依討論「續辦」(follow up),意思可能是落實、也可能是備戰。筆者判斷,美國期中選舉逼近,沒有實現「五不」的空間,北京更不可能忘記「唇亡齒寒」,接受挑撥疏遠俄國。既然很難有可以交換的,那麼就像是川習海湖莊園會與G20阿根廷峰會,這回視訊可能就是「準敵手」再次先禮後兵了。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