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升息前夕,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破3%,市場投資氣氛觀望,終場加權指數下跌93.28點,收在16,498.90點,失守16,500點關卡,成交量縮至1,808.30億元,創2020年11月以來新低量。

三大法人買超6.48億元,其中,外資買超4.41億元,在期貨部位,則多單減碼且空單加碼,淨空單增加4,202口至9,876口,外資加碼期貨空單,顯示期貨明顯作空。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分析,台股見底部通常有三訊號,一是量縮,二是融資減肥,三是利空不跌,3日出現量縮新低量,可視為台股止跌的一線曙光,但距離天亮還很遙遠。

現階段台股融資餘額雖減至2021年10月的低水位,3日融資餘額達2,518億元,單日小增0.6億元,今年來融資減304億元,減肥幅度不夠,只達部分籌碼浮額清洗作用。

此外,聯準會升息、俄烏戰爭、兩岸疫情及外資賣超四大利空,仍是進行式,外資今年以來賣超7,180億元,賣壓未見緩和,短線若有反彈,仍要站在賣方,操作上建議謹慎保守為宜。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指出,5月1日勞動節假期期間,美股先跌再彈,但整體走勢仍偏弱,且台股4月營收將陸續公布,預估成長有限,對台股均缺乏激勵效果。

本周將舉行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在會議前,市場恐仍偏向觀望,台股短線將持續逢壓整理,在FOMC會後,美股若能以利空出盡反應,則台股將有望反彈,但預期也只是短彈。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則認為,市場常言,「新低量、新低價」,主要是指買盤不濟,但賣壓也不大,多空呈觀望態勢。

以往5月是賣股月,股市有「Sell in May and Go away」之說,表現通常較疲弱,今年因4月台股已大跌逾千點,5月進入除權息行情,加上5月15日將公布第一季季報,上市櫃公司獲利兆元可期,指數可望出現反彈,可採價差操作策略,「Buy in May and trading away」。

他也提醒,通膨可能導致市場需求端下滑、供應鏈庫存攀升,需關注企業庫存調整幅度,大陸上海、蘇州、昆山等城市封城長達一個月,也可能影響上市櫃公司4月營收表現,應關注個別公司營運受影響情況及後續復工進度。

#量縮 #美股 #表現 #反彈 #F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