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肺炎死亡數不斷上升,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今年新冠肺炎死亡統計指出,確診者目前從發病到死亡的中位數為6天,與過去公布的3、4天相比,有延長趨勢。陽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批評該數據「可笑」,並指出,確診發現得太少、太慢,加上重症條件太嚴苛,導致病人來不及用藥,根本是被政策捏死的,接下來疫情往南部燒,在年齡結構偏高的地區,死亡率更令人擔憂。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今年截至6月10日的2944例本土死亡個案中,從發病到死亡的間隔,0至3日占41%、4至7日26%、大於7日33%。而昨日的211例死亡個案中,190人發病日明確,其中0至3日內死亡有36%、4至7日內死亡29%、大於7天35%,發病到死亡的中位數為6天,和過去公布的3、4天相比,有延長的趨勢。
邱淑媞批評,這個趨勢相當可笑,因為仍有約3分之2的人錯失黃金治療期,再看昨日211個死亡個案中,僅43人是先前已公布個案,代表大多死亡個案都不在政府的檔案裡面,死後才確診或歸檔,政府防疫體系根本不到位。
邱淑媞分析,我國使用的抗原快篩,偽陽性比例低、偽陰性比例高,因此檯面下的黑數很多,根據美國CDC的建議,反而是快篩陰性但有症狀的人要做PCR,盡可能把黑數揪出。我國政府從2020年以來,就把篩檢當成毒蛇猛獸,不知道為何這麼怕?
邱淑媞指出,政府不只關鍵的檢驗系統沒有準備好,對重症的標準也跟不上病毒變化,例如先前的變種病毒會攻擊患者下呼吸道,出現血氧低、喘等症狀,呼吸衰竭死亡。但Omicron病毒是攻擊上呼吸道,病人不會喘而是發炎,實在不該再用前面的變種病毒症狀來界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