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推動「數位中介法」引發排山倒海爭議,NCC於24日例行記者會承認,NCC事先對於整體影響評估、產業溝通都不夠,至於是否暫停推出?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會繼續討論,推出時程沒有時間表。
繼行政院長蘇貞昌公開表示,像「數位中介法」這種沒有共識的法案,行政院不會支持繼續推動之後,總統蔡英文24日也首度發聲表示,顯示社會溝通不足,政府必須「歸零思考」,各方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市場預期,NCC強推「數位中介法」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NCC針對「數位中介法」已舉辦三場說明會,遭外界質疑NCC推動這部法案太過倉促,既未與產業界溝通、亦未充分研析可能對業者造成巨大衝擊,就連人權機構也批評法案要求加註警語,有行政機關擴權之虞,引發各界反彈,使得NCC本意是要透過數位中介法導正虛擬世界的亂象,反而演變成行政機關擴權。
NCC首度坦誠「整體評估確實做得不夠」,翁柏宗表示,在資料調取部分,實體世界的使用者基本資料及通聯記錄,在虛擬世界也有使用者基本資料及使用者對於使用該服務而儲存資訊的界定,這些都在個別作用法有規範,只有司法機關及警察可以調取,「數位中介法」對於各別產業影響、個資等資料調取權的影響等等的整體評估,NCC確實做得不夠、需要檢討。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DMA)、台灣數位平台經濟協會(DEAT)三大數位產業協會上周共同發表六點聲明,業者甚至擔心B2C、B2B等業者是否也將被一併被列入納管範圍,必須為履行義務而增加額外的成本。
翁柏宗強調,NCC委員上周及本周一已交換意見,「數位中介法」會等到數位部成立後,NCC再與數位部共同研商該部法案未來走勢,由行政院協調跨部位溝通,並且會以數位經濟發展、實體接軌虛擬以及凝聚各界共識為前提,盤點各項爭議,並委外進行研析,強調法典推出需先了解企業的營運模式及實務,才能接地氣,「數位中介法」目前沒有推出的時間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