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環保局獲環保署補助建置空氣品質感測器「空氣盒子」,可即時監測溫度、溼度及PM2.5懸浮粒子濃度,優先選於工業區、民眾檢舉熱區建置,可嚇阻違規行為,今年總計輔助告發29件次,裁罰金額高達695萬元。另有市議員建議,若能設置於社區內也可達到防止民眾隨意燒垃圾的狀況,環保局目前選於風禾公園試辦,預計年底前可完工。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空氣汙染問題受到重視,但空汙稽查蒐證不易,為此桃園市環保局於2017年起獲環保署補助,開始於市內工業區、空汙檢舉熱點大規模布建空氣品質感測器,蒐集環境感測數據,一旦接獲民眾陳情,便能即時調出相關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快速確認汙染源後,輔助告發並盡速將業者移送法辦。

環保局表示,監測部分目前市府及環保署共設置14個監測設備,平均每區皆有監測站,而針對工業區則布建1000組空氣品質感測器,以中壢工業區200組為最多,今年1月起至9月30日已運用感測器共告發29件次,裁處金額高達695萬元,嚇阻空氣汙染相當有成效。

環保局指出,位於觀音環保科技園區所架設的感測器,今年4月20日至25日間發現有異常,市府結合該區間風速、風向資料及民眾陳情內容,推測位於觀音環保科技園區的某公司為可疑汙染源,4月26日派員稽查,發現該公司為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現場查核發現該廠未領有市府核發的操作許可證及試車許可證,卻逕自操作該製程,依違反空氣汙染防制法第24條規定告發業者,並命停工及裁罰60萬元。

市議員簡智翔認為,空氣品質感測器既然設置在工業區可對工廠起到嚇阻作用,若進一步設置於社區也可防止民眾隨意焚燒垃圾,製造空汙。對此環保局回應,空氣品質感測器設置目標為即時蒐集環境數據、快速溯源找出汙染源,建置至今功效良好,但維護費用較高,因此優先設置工業區等檢舉熱點,不過目前在非工業區已選擇風禾公園將做試辦,現在正在施工中,預計年底前可完工。

#環保局 #空汙 #告發 #設置 #空氣品質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