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中,「台灣人在大陸」有幾種常見模式。
第一是台幹和台商在大陸的風流倜黨、殺伐決斷(古早時代)。這是我從小看到大的模式,比如一位台商講述現在台灣產業在大陸的優勢與挑戰,最後結論往往是「台灣在某些層面還有優勢,但大陸追得很快」。還有在論壇上各種網民分享「我親戚是台幹,在大陸彩旗飄飄」這種常見的民間故事。這類模式現在仍然不少見,可謂亙古久遠。
第二是在台灣年入百萬,去對岸年入數億的台灣明星(中期時代)。在我還在台灣的青澀時期,大家看見大陸綜藝竟然把台灣嘉賓打上「中國台灣」,紛紛截圖上社交媒體上批評。
在多年前,逢年過節,台灣老一輩明星上央視重大節目,人們覺得「上世代的人嘛,難免有點大中國情懷」。近年年輕明星不再出現在台北101跨年,而是在湖南衛視,台灣人從感歎到見慣不怪。
歐陽娜娜在台灣被嘲諷,台灣年輕一代把明星劃分出了「去對岸」和「不去對岸」兩種陣營,但前者人多勢眾,年輕人最後頂多說一句「人民幣真香」。
第三是近年常常出現的「勸退型」(最近的時代)。「勸退型」常常出現於台灣論壇和社交媒體中。比如會有人問,「公司開出一個月一萬人民幣,讓我去上海(包住宿),要去嗎?」底下會非常多留言,「在上海沒兩萬別去了」、「我某某朋友去,年薪五十萬人民幣」、「大陸一線城市除非一個月多少多少,不然都不值得,不如待在台灣」。
也有在大陸的台灣人會大手一揮,勸告後輩「沒有混到多少多少錢,別在北京待著」!
以上三種,都常在媒體中看到,也一再強化了台灣社會的認知:「去對岸的、以及留在對岸的,都是賺大錢的。如果不是為了比台灣高幾倍的錢,不會有人選擇在大陸。」
但事實上,在大陸的台灣人並不非都是這樣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