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展解決發展的難題

廣西的城市發展,連結東南亞國協快速成長,這是大陸發展的地利優勢。當然今天也面臨很多問題,是發展帶來的問題,不是貧窮落後帶來的困難。發展帶來的問題,可以靠發展來解決。貧窮的問題難解,發展的問題可解。

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初期對大陸發展預測,頗得李登輝共鳴,二人交情甚佳。陳水扁當選總統,花了巨資,請他來台演講,以佐證李登輝,謹慎西進大陸,戒急用忍的正當性。然而他卻建議,「台灣需要跟著中國大陸發展」,尤其閩(福建)、台,兩地合組一個發展區塊,互補長短,更有利台灣發展。自此以後,聽說李登輝就不再與他往來了。

中國大陸持續發展,是人類的資產,中國大陸的崩潰,是人類難以承受的負債。十四億人口,掉進崩潰、動亂的過程,或十四億人口,可以不斷的往前進步,都會有不同的世界想像。對世界又會有何正、負面的影響?中國大陸崩潰,台灣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抑或面對不可承受的災難?

現象的中國

大陸現在每年有一億數千萬人次以上出國,而且快速增加中,會讓中文在世界的使用,發生改變。去歐洲旅遊,不用再擔心語言不通,旅遊手冊、景點導覽耳機,大多有中文。同時巨大的市場吸力,不斷成長的實力,全世界要走進中國謀利,中文的地位,當然會提高。

一九七○年代,大陸發起以衛星、導彈、原子彈為吸引力,以國際強權為號召的回歸認同運動,號召台胞、海外華人,回歸到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沒有發揮作用。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偉大,更不是真正的強大。

當年我曾這樣說,如果有一天,外國老師說:「各位同學,你們要學中文,如果不學中文,你們就沒有前途。」我才相信這是偉大的中國,這才是真正的強大。這個現象,現在正在全球發生中。

中國與世界正在相互改變、調適中

以前我們讀書時流傳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現在,可能不再那麼需要了。英文仍然是很重要,但對生活於中國大陸的人,無論是創業、就業,再也沒有那麼必要性了。

所有外國的CEO到中國,必須學習中文,因為大陸市場夠大、夠利益、夠吸引人,如同到美國工作,我必須用英文,用翻譯做不了事。

當一億數千萬以上人次,逐年增加地出國,會讓世界發生語言的改變;當十四億內需市場夠吸引力,世界就須符合,中國大陸訂下的標準。

我預計到二○二五年,上海投資銀行的薪水,可能定會和紐約同水平。假若在一九九七時,香港改港幣為人民幣,亞洲的金融中心,必是香港,上海怎麼搶,也輪不到。大陸強大了,港幣幣量太小了,即使它有很好的條件,也與美金連動掛勾,但是未來勢難面對上海的挑戰。

上次在南京看電影「戰狼」,片尾畫面,有些台灣同學笑了,帶有不以為然的笑聲,意含著,中國怎會出現吳京,這種打不死,救人類的超級英雄?好萊塢拍的美國隊長,大家就很自然地接受。美國可以有美國隊長救世界,為什麼中國,不能有戰狼救世人呢?一個民族,不需過度自大,但也不需過度自卑。

台灣和中國

一個災禍的中國,必無倖免的台灣。甲午戰敗,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因為八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回歸祖國。又因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以海峽為界,兩岸分裂到今天,再再印證,一個災禍的中國,必無倖免的台灣。同樣,一個戰火的台灣,也必無倖免的兩岸。

一個強大的中國,必無分裂獨立的台灣。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你必須面對。民進黨目前,只有抗統反統,不敢公開促獨,因為台獨成不了。面對大陸的快速發展,台灣要選擇入席?還是缺席?缺席要有缺席的打算,入席要有入席的準備。

要不要放棄,對祖宗財產的繼承權?遼闊的中華大地,豐厚的文化文明,一念之間,我是主,不是客,得利的應該是台灣。拿破崙生長在科西嘉島,當時科西嘉搞獨立,媽媽反其道,送拿破崙到巴黎讀軍校,最後拿破崙成為法國近代的民族英雄。講到法國,不一定知道有誰,但一定知道拿破崙。

他進到法國,創造法國的歷史;拿破崙能給台灣青年的你,什麼樣的啟示?一切的一切就是:

「今天正確的認識大陸,明天台灣或個人才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

(改寫自二○一八年蘇州演講)

(待續)

#史話 #認識 #中國 #意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