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江啟臣以不到2成的得票落敗,這有棄保的效應在,而非江啟臣真正的成績單。

去年江啟臣當選主席,有新世代的朝氣,也有傳統框架的突破。江啟臣對國民黨最大的影響,在於改變看待「國共關係」的角度。以往國民黨將「國共關係」略等於「兩岸關係」,那麼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友好程度,就成為黨主席的成績之一。

然而江啟臣去年當選後,不強求得到中共賀電,原本王金平的訪陸之旅,也在「求和」說的干擾下終止。簡言之,江啟臣對於北京的態度是「不亢不卑」,他看得很清楚,國民黨若執政,是要代表台灣與北京談判,那就不能讓台灣人民覺得,國民黨需要看北京的臉色。

「兩岸關係」要好,有賴於國民黨重返執政;國民黨要重返執政,「國共關係」就不能太好;這看似弔詭,靜下心來細想,又是邏輯之必然。

朱立倫當選後,習近平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身分發出賀電,提到「為國家謀統一」,朱立倫則以「求同尊異」回復。賀電的內容一定是雙方幕僚先行確認的,朱立倫並沒有改變一貫立場,北京還是願意發電祝賀,顯然「江啟臣慣例」為後任者,創造了更大的彈性。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江啟臣 #國民黨 #當選 #國共關係 #朱立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