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發現菜市場買不到鹽,感到困惑無奈又生氣,可不可以要求寡佔市場的幾家曬鹽場把曬了多少鹽?賣出多少給誰?倉庫中還有多少存貨?未來將怎樣生產?等等相關資料都「分享」給你,讓你判斷市場食鹽缺貨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就算你再怒,包括你的好朋友都急著下廚要用鹽,恐怕也沒這個權力,尤其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客戶資料是很重要的商業機密。除非你是政府?也不見得有權力,但......如果你是美國政府,就不同了?
其實這件事已經發生了,標的不是鹽,而是半導體的產品——晶片。9月27日、28日,台灣的中時電子報與聯合新聞網先後都報導了這則消息,大意是:「美國要求台灣的台積電、韓國的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與美國英特爾等主要晶片製造商,在11月8日前提交業務機密資料,讓美國找出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The Korea Economic Daily)與「韓國商業」(Business Korea)都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Raimondo)的照片做為文章首圖,引用不具名「半導體業界人士」的發言,語多報怨,明顯是三星對雷蒙多這項要求的反彈,擔心美國把資料提供給美國競爭對手,真是「韓人之心度美人之腹」啊;相比之下,台積電沈得住氣多了。
因為中時、聯合都是引述韓國媒體26日有些「氣急敗壞」的報導,風向一帶,傳到台灣,也引起一片猜測,主要有兩個方向:
美國是不是要對台積電使出大殺招了?逼迫台積電優先滿足美國大汽車廠的車用晶片?韓國傳來的消息,要小心應對,也許是高麗棒子又要陷害台灣電子業者了,就像當年的「面板聯合壟斷疑案」害台灣電子業高管到美國坐監服刑。
白宮的晶片供應鏈峰會,拜登主政後已經是第三次召開了,第一次甚至是拜登親自主持,顯然還沒有解決困擾。雷蒙多在23日召開的這次會議前,即已放出消息將採取新的作法,提出「晶片供應鏈透明化」要求,赴會的晶片業者應已知曉,台灣專業媒體「數位時代」也早幾日引述美國媒體披露了內容。
乍看,雷蒙多也要求美國英特爾在期限內上報資料,同時,也要求受晶片缺貨之苦的美國各大廠也填寫同樣的需求方資料,看起來,好像很公平。路透社形容美國是要「擔任帶頭大哥幫忙解決問題」(take the lead in helping solve it)。
真的很公平嗎?其次,有了這些資料,就能有效決晶片缺貨問題嗎?
先看買方:美國政府主要還是在為汽車大廠解決難題,誰都知道他們處於嚴重缺貨狀態,而且好久了,存貨資料就是負值。
賣方稍微複雜一點,不只看量,還要分辨晶片種類:晶片製造商全球就那麼幾家,三星與SK海力士主攻記憶晶片,兩家幾乎寡佔全球市場,品項又單一。晶片缺貨,焦點不是他們。
美國英特爾在新CEO上台推出IDM 2.0策略前,不做代工,只專心生產自家品牌、主要供給電腦、伺服器所需的CPU、GPU,品項也相對單純,而且製程技術一直在10奈米以下卡關,人盡皆知,產能也上不來,擴建的新廠剛剛動土,汽車大廠也很難指望英特爾,難道要它放棄CPU,改製低階又薄利的車用晶片嗎?改不了!
台積電就有可能改了,因為它的業態是代工服務,沒有非生產不可的自有品牌產品,能夠以不同世代的製程技術——成熟或先進,一年為500家客戶服務,製造功能多樣的各種邏輯晶片,按照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分類,晶片多達二百多類以上,當然包括車用晶片。
在商言商,代工業者當然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量產毛利最高的代工產品,車用晶片去年只佔台積電營收的4%,顯然不是主力產品。逼台積電挪出更多產能給汽車大廠,恐怕才是雷蒙多的算盤?
台積電向來對於客戶資料非常保密,這是做代工的首要條件,台積電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才取得今日客戶的高度信任,萬一、如果、假設,老實交出去的客戶資料,流露出去了,台積電能控告美國政府嗎?
反過來說,美國政府取得這些資料,要如何核實呢?如果不能核實,取得資料又有何用呢?美國政府不會製造晶片,但是會製造壓力?
答卷給了45天時間,11月18號之前交卷!這件事讓人想起一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